軒逸對比傳祺M6 PRO,誰才是10-15萬級家用王者?
【汽車焦點 導購 原創(chuàng)】
對于許多購買第一輛車的消費者,他們預算可能也就10-15萬元,需求幾乎都是沖著家用而來。他們往往在選車過程中,逃不出東風日產軒逸和廣汽傳祺M6 PRO,這兩者分別是10-15萬元的家轎和MPV銷量之王。如果把軒逸和傳祺M6放在同場對比,會出現什么結果呢?咱們今天就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
咱們首先來到賽道競技對比環(huán)節(jié),場內設置了“金卡納”賽道,對比科目涵蓋直線、S型/U型/直角彎、連續(xù)減速帶等,對車輛的動力響應、操控穩(wěn)定性以及舒適性有著較高的要求,看它們能否適應變化多樣的家用需求。
傳祺M6 PRO采用的1.5T+6AT的動力組合,與同場的軒逸1.6L+CVT的動力組合有著完全不同的特性。從直線加速表現來看,傳祺M6 PRO的動力輸出有著渦輪的加持,全油門加速時,推背感明顯比軒逸更加強烈。在賽道直線末端傳祺M6 PRO的尾速能超過80km/h,相比軒逸快了將近10km/h。
軒逸的1.6L+CVT動力組合顯然是不太適合全油門加速的工況,提速過程慢慢悠悠,勝在動力輸出線性,用于日常代步會很舒服,但會給人一種提不起駕控興趣的感覺。
另外,兩車在輪胎選用方面有很大差異。傳祺M6 PRO選用的是215/55 R17的米其林浩悅4系列輪胎,有一定的運動性和出色的舒適靜音表現;軒逸選用205/60 R16的鄧祿普ENASAVE EC300+輪胎,主打經濟環(huán)保,輪胎配置要低一些。
輪胎的配置差異不但會影響加速表現,也會影響制動表現以及彎道表現。在大直線末端的緊急制動,輪胎定位運動的傳祺M6 PRO,制動表現就比軒逸從容的多,更寬的輪胎對重心轉移的抑制也比軒逸做得好。
再接下來的S彎、直角彎和U型彎項目中,傳祺M6 PRO有了輪胎基礎優(yōu)勢之外,懸架支撐到位,應付連續(xù)切彎足夠自如、順暢。軒逸在S彎和U型彎中的表現不如傳祺M6 PRO,前懸架在彎中壓縮幅度很大,車身姿態(tài)明顯不如傳祺M6 PRO穩(wěn)定
在最后的減速帶測試中,以30-40km/h的車速通過“顛簸區(qū)”,在傳祺M6 PRO車上感受到的震動小于軒逸,舒適度大幅高于軒逸的座椅。這與傳祺M6 PRO的懸架調校、車重、座椅等因素都有關。
關于兩車整體設計好不好看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個人覺得傳祺MP6 PRO和軒逸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比如,后車門的開啟方式。作為MPV的傳祺M6 PRO并沒有采用側滑門,而是采用了轎車常用的外開式車門,弱化了MPV屬性,給人一種旅行車的高級感。而軒逸作為一款家用車,設計還是很符合大眾口味的,三廂結構可以滿足短途出行,而長途出行,身為MPV的傳祺M6 PRO自然在乘坐空間上占盡優(yōu)勢。
傳祺M6 PRO更高的車身便能帶來更大的車廂容積;在方正的造型下傳祺M6 PRO車身寬度比軒逸大了22mm,使得乘客的可用橫向寬度有所增加;軸距比軒逸長了將近100mm,這對于后排的腿部空間有不小的加成。
另外,強裝載能力是MPV的特性,其實無需驗證就能看出,傳祺M6 PRO的裝載能力明顯強于軒逸,因為前者的第三排座椅可完全放倒(放倒后座椅椅背與地毯齊平),隨后能獲得一個容積為1100L的巨大儲物空間。而軒逸全系均沒有配備后排座椅放倒的功能,未能擴展后備廂的空間。不過這次我們依舊準備了多個大號紙板箱和旅行箱,以此可以更具體地看到傳祺M6 PRO的裝載能力比軒逸強多少。
寫在最后:用家轎來與MPV對比看起有些新奇,但仔細一想,兩者的目標用戶群體有高度重疊。最讓我驚喜的是傳祺M6 PRO的操控表現,做連續(xù)的劈彎竟然沒有笨重感,這樣的操控性對于車長將近4.8米的MPV來說相當出色了。除了在狹窄的低速直角彎時,受限于車身尺寸,傳祺M6 PRO通過要比軒逸難度大,但類似的道路情形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見。
軒逸的動態(tài)表現和空間表現顯然是不及傳祺M6 PRO,選擇軒逸的買家更多地還是看重它的品牌口碑以及品質表現,甚至是多年后換車的保值率。買車可以是一個千變萬化的開放命題,沒有對錯,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