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996,各工薪階層坐車指南新鮮出爐,真香!但我酸了……
【汽車焦點 導購 原創】
導語:“工作996,生病ICU”,作為苦逼工薪階層的一員,這位程序員的發聲引起了筆者內心強烈的共鳴。隨后,網絡上又冒出了劉強東爸爸的8116+8工作制(周一到周六早8點工作到晚11點,周日工作8個小時),還有馬云爸爸的12*12(每天工作12小時,一年12個月天天都如此)……天亡我也!

公司與家兩點一線是大部分工薪一族的日常路線,大部分人也沒幸運到剛剛好在公司附近住,那些有錢在公司附近買房的土豪,我們就循例直接忽略吧。所以,選擇出行工具也成為很多打工仔的頭等難事。畢竟誰都想舒舒服服出門上班去,但沒錢啊!我能怎么辦?我也很絕望啊!為此,小編嘔心瀝血,通過各種(天馬行空的)調研……整理了一份各待遇區間能負擔得起的最舒服的坐車指南,請查收:
月入1000元以內的小白們:自行車、摩托車
月入1千以內,大多為實習生或者散工,毫無疑問都是月光族。如果一個月月入1K還不是月光族的,請文末分享一下你的花錢經驗,小編想學習學習。月入1K,吃飯都要省點了,何況出行?
最好能有輛私人車省去每個月一百多塊的交通費,但手頭上的錢又不多,所以,小編建議距離公司近的可以買自行車,距離遠的建議買電動車或摩托車(禁摩和禁電動車的城市請自動忽略)。另外,小編也不建議買太貴,畢竟偷車的人太多了。也有小伙伴說,騎共享單車不就得了?NO,現在共享單車退押金都排隊到9021年了你還敢想嗎,我們……還是買自行車劃算,怎么說也算得上有車一族。

月入1000-3000的低收入人群:公交或地鐵
月入3千,生活也是挺艱難的,只能勉強實現吃快餐自由。買車嘛,手緊,而且還要養車,還不如活得快活些。那上班的交通工具怎么解決?公交、地鐵了解一下,不至于像自行車一樣要接受風雨和日曬的洗禮,有司機開車、有空調享受,幸運的還有位置坐,到站記得下車就好。

月入3000-6000的小資人群:入門家轎
說真的,月入只有3-6K的小資人群要把每個月1K左右的零花錢放到買車用車上,還是會有點生活壓力的,所以,只能買性價比超高的、故障少的省心級別入門家轎,價格最好控制在10萬以內,比如飛度、威馳,預算再低一點可以考慮寶駿310、逸動等。現在網絡出行平臺多,上下班接個順風車、周末再接幾個滴滴單……養車成本就解決了,勤奮的說不定還能盈利。

月入6000-10000的中產階級:中型車
月入6K到1萬的基本都是都市白領,懂得享受生活,短途自駕游的次數相對也多些。所以,空間大、舒適性高、耐操的或者個性化的車型就更受青睞了,奧迪A4L、寶馬3、ES、雅閣、凱美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月入10000-50000的高收入人群:豪華車
月入上萬的高收入人群,很有可能已經開始買人生中的第二輛車了,目光瞄準30萬以上的車型,一線豪華品牌BBA不在話下,國產的、進口的都可以挑,卡宴、Giulia等超豪華品牌也可以了解一下,喜歡就買買買!

月入5萬以上的高精尖成功人士:隨便買,順便請個司機
這個收入級別的人大都不是打工一族了,屬于高精尖的成功人士、老板級別,或者CEO、COO、CFO、CIO、CTO、CMO……各種O,需要經常見客戶、出席各種社交活動,車子就不僅僅是一個代步工具了,更是一個面子形象。按小編從新聞、電視、電影、小說中得來的非實踐性的經驗,這類成功人士往往配有一個24小時待命的司機,隨傳隨到,而且不同場合開不同的車……

最后:匯報就到此為止吧,月入1K的小編寫著寫著越來越酸了,準備省吃儉用買臺200塊的自行車騎車上班去,希望生活待我好一點,小偷不要來偷我的車,也希望風雨之中,各位開車的大佬們路過坑洼地方時開慢一點,這樣臟水就不會濺濕努力向錢沖的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