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傲慢和偏見 國產車企的逆襲崛起之路
【汽車焦點 新聞 原創】
2017年6月,我國第一艘萬噸級水面作戰艦艇,055型導彈驅逐艦下水。驅逐艦的問世對于現當今中國海軍來說意義非凡,在這個型號上,除了運用了諸多新的技術和設計理念以外,更是中國海軍第一款服役就在平臺和設計理念上達到世界先進甚至局部領先水平的艦船,是中國海軍近100年來第一次亞洲第一,第一次世界第二,第一次揚眉吐氣,是綜合國力的象征,是世界強國的一張美麗名片。

055驅逐艦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是中國重工業發展的一次重大跳躍,中國綜合國力的一次驗證。回顧中國制造的歷史,055艦艇的誕生和發展和中國汽車品牌的發展大同小異。曾幾何時,中國制造的產品就是“低廉,低質、抵擋”的代名詞而“揚聲在外”,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中國汽車工業已經走過30多年的歷程,經歷了自力更生和改革開放的時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模仿到追趕再到并跑,自主車企的崛起注定是長路漫漫,任重而道遠。

而如今,自主品牌的崛起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盡管在汽車三大件的工藝上仍有所差距,但是它們憑借出色的外觀,豐富的配置,扎實的用料,精致的做工一改以往的低廉形象,把差距一步步拉小,并改變了國人乃至全世界人們對自主車企的認知,憑借中國獨特的市場環境,中國車企正在醞釀一場“突擊戰”,正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的華麗轉身。兵臨城下,國產不得不“應戰”,自主與合資的“無硝煙”戰爭已悄悄打響。
在逆境中成長 從量變到質變的革命
從這幾年數據數據顯示,自主品牌在銷量上取得很大的突破,市場份額直線上升,迎來了百花齊放的姿態,個別車型月銷量過萬已經不是什么新聞。

回望在我國汽車發展的30多年里,汽車的整體格局仍處于“散亂差”的局面,由于工業水平的落后和核心技術的缺失、資金匱乏等一系列問題,中國的重工業發展一直停滯不前,也正是由于艱苦的條件,導致長期出現人才匱乏、配套資源不齊的現象。在最初的自主車企造車階段,國內車廠只能從模仿起家,購買進口車型解刨、研究、生產,但是受限于當時的技術,自主車企往往以半成品面世,經不起市場的考驗在大眾面前頻頻出錯,不被消費者所認可。

由于國人對汽車文化的普及還處于相對落后的情況,國人對于進口過來的車型都是來者不拒,而且都是中國“特供版”。確實當外國車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很多車型都是歐美接近停產的車型,無論在動力和安全都無法滿足當時人民的需要,進入中國后,低配高價的現象就一直存在,動輒就在20萬以上,一賣就是幾十年,而且并沒有更新換代的跡象。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家庭平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縱使是古董汽車,對于普通家庭來說,一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隨著汽車產業的大力發展和國家的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眾人面前吃盡了苦頭的自主車企意識到,若想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插足并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在國家政策帶領下,倡導“努力掌握核心技術”“提升自主的產業技術水平”方針,自主車企順勢而上,就這樣進入了良性競爭發展道路,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自主車企如虎添翼,很快就進入了崛起的“快車道”。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在自主車企的條件受限下,國外的不少廠商都緊盯著這塊“肥肉”,并以大眾為首的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所向披靡,賺得彭滿缽滿。2008-2009年期間,以美為中心大范圍爆發金金融危機后,作為世界第一的產銷大國美國出現疲態跡象,中國也正好抓住機會,搭上工業升級3.0時代的末班車。

正是這一年,廣汽本田率先發布了其自主品牌“理念”,東風日產突破200萬銷量后,正式推出旗下的自主獨立品牌“啟辰”,面對啟辰的“試水”成功,其他合資車企紛紛花巨資切入,從此迎來了自主車企“野蠻生長”的時代,直至今天,中國從世界市場默默無聞的小角色,到今天世界產量第一的鐵巨人,一步步把合資企業逼迫到底線,把高昂的利潤降低,將合資車的高價“打回原形”,讓汽車飛進尋常百姓家。
一帶一路將是中國汽車品牌輸出之路
吉利花大筆資金收購沃爾沃的汽車業務后,這一舉動都讓國人看到了自主車企的希望,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李書福在全球布局終點的時候,又出人意料的成為梅賽德斯奔馳的股東,驚艷眾人的眼球。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公布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它的提出和實現,將使64個國家覆蓋受益,其中大部分是一些新的經濟體,而廣州作為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廣汽乘用車就身先士卒,響應一帶一路的號召,發現國家的發展與廣汽乘用車的定位和吻合度非常高,有利于中國車企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隨著“一帶一路”的戰略布局形成,很多像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高鐵、核電這些東西都已經在先行,汽車作為一個主要的消費產品會得到一個很大的發展。

覆蓋“一帶一路”的汽車區域市場有很多,包括俄羅斯、印度,中東、伊朗等國家市場,面對國際形勢的瞬息萬變,人民幣的匯率上升,國家政策環境變化,中國出口到海外的市場比例只有3%,雖然走出去的環境惡劣,但是圍繞“一帶一路”我們可以獲取一些機會,加大沿線國家溝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包括拓寬貿易領域,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一些投資壁壘,加快雙邊貿易保護協定,避免雙重關稅等問題,這些都是非常利好的。促使國企以更低的成本進入到一些發展中國家,減少時間成本,提升國外綜合競爭力,刺激產品銷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達到雙贏合作。
互聯網+時代 新能源彎道超車
不可否認,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未來出行的趨勢,由于電池技術不夠成熟,配套的充電樁不齊全,都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行業發展上升的態勢依舊明朗。盡管傳統的汽車巨頭正在加大資金投入對電池的研發,但不可忽視的是,他們仍然或多或少堅持對目前的內燃機進行改進,努力從內燃機中獲得更多的收益,以豐田為例,剛剛上市沒多久的第八代豐田凱美瑞的熱效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40%,在熱效率上比十幾年前的老款足足翻了一倍。不管怎樣,日前沃爾沃、寶馬、寶馬都宣布將會加大對電動車的投產與研發力度,提前進入市場搶占期。雙管齊下,無論是眼下還是未來,把握市場全局才是上上之策,要想替代一個多世紀的燃油車,不是一躍而就的。

中國作為燃油車向電動車轉換的一個臨界點,無論在市場規模,行業發展速度,中國政府都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從現在的中國市場的電動車擁有量、石油進口量、空氣污染的壓力等因素不難看出,中國政府是寄望于新能源產業鏈在世界車企中實現彎道超車,憑借本土市場特性,扭轉劣勢。

說到新能源車,就不得不提電車界的一匹“黑馬”-特斯拉。在汽車界特斯拉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自帶流量的巨星,而且它也從沒讓人失望,一直保持著話題性和高熱度,因此我們還是可以從特斯拉汽車品牌成長的心路歷程,以及全球純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史中探知一二。
第一代特斯拉Roadster使用的是路特斯(Lotus)提供的車身及底盤,它將電動車獨有的特性與路特斯Elise本就非常出色的行駛性能進行了成功融合,超低的重心、強悍的電機扭矩輸出讓特斯拉Roadster成為了一臺極其亮眼的小型跑車,在2010它又推出了一款高性能版的改款車型,百公里加速為3.6秒,秒殺眾多的豪華跑車。但是真正讓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中嶄露頭角的是特斯拉Model S,無論是在外觀造型、制造工藝、內飾配置還是性能表現上,特斯拉Model S都算得上是一款顛覆汽車制造史的車型,并在美國汽車雜志2013年評選中獲獎,可見其殺傷力有多大。

同為涉足新能源產業范圍,比亞迪的的定位與特斯拉不同,前者更加注重在家轎與大型車輛的發展。2018年6月9日,比亞迪純電動智能渣土車T10ZT正式從產線駛出,首次實現了純電動渣土車的批量下線。整個下線儀式不超過5分鐘,但為了這5分鐘,比亞迪整整準備了5年。也正是這5年的積累,再次書寫了中國卡車市場的新紀元。

作為全球微球唯一一家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的企業,比亞迪在電動車的業績也十分的輝煌,比亞迪圖唐一代以SUV市場身份進入中國市場后,以不到特斯拉一半價格和百公里加速4.9秒的成績賣出性價比,而比亞迪電動大巴K9也毫不遜色,在量產以來就獲得較大的關注度,讓他聲名大噪的是K9引進日本本土使用,并獲得稱贊實屬不易,作為工業極度發達的國家,能進入其本土使用也是一種莫大的榮譽和認可。在站穩新能源市場后,比亞迪T10ZT純電動渣土車更是促成了深圳兩家渣土車企業直接與比亞迪簽訂500臺純電動渣土車訂單。

從模仿到超越 從傳統思維到互聯網思維的轉變
吉利從收購沃爾沃汽車業務后就進入了廣大消費者的視線,近年來的銷量也屢創新高,節節攀升。在吸收沃爾沃的技術后無論在設計、制造、安全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早期的吉利的形象比比亞迪和長城還low,他們最開始是靠高仿夏利起家的,夏利大家都知道是一款低端車,你去模仿它,那你的形象自然是比低端更低端了。

當2018年7月份銷量公布的時候,吉利以105230輛車首次擠進國產前三,銷量同比增長30.31%,一舉超越本田豐田,僅次于大眾和通用,面對李書福曾經吹過的牛,正在慢慢變成現實。
在并購瑞典豪華品牌沃爾沃后,吉利足足花了五年的時間和心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出了一款車型即為博瑞,上市之時,博瑞所表現的工業設計、和產品質感與前面的產品都有著明顯的差距,在細節的設計上更有著沃爾沃的影子,憑借博瑞的推出,吉利也一舉獲得成功。

有好的技術必須結合好的營銷策略才能一步到位,打造爆款,給客戶一個購買的理由。吉利非常的注重中國市場的研究,對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把握非常精準,在設計和定位上也更加的年輕、激進,全面對90后的年輕人展開“進攻”。當然要想成為爆款產品,在今天必定離不開互聯網營銷,在2017年11月份,吉利就策劃了一場“網紅直播賣車”的營銷活動在活動這天,100多個直播賬號,100多個直播的“網紅銷售”,同時直播了兩個小時,吸引了超過一千萬的粉絲關注他們,留言互動高達幾十萬次,這一場直播下來,吉利一共賣出了4429臺車,平均一分鐘賣出了37臺。不可否認,這場直播是成功的。

在國產崛起的歷史中不止吉利一家獨大,長城汽車也跟緊了腳步,果斷砍掉了自家的轎車業務,開始聚焦戰略,以中國市場SUV領導者的身份在市場銷量上一路飄紅,隨著H系列的大賣,在銷量上升階段也到達了一個瓶頸期,在品牌向上走卻屢屢遭遇滑鐵盧,于是就推出了高端豪華“魏”系列,不出所料,在外界媒體評測上一致好評,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國內市場上,WEY品牌僅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突破銷量5萬臺,徹底終結了合資豪華品牌的暴力時代。

互聯網的風暴來襲異常的迅猛,汽車產業也在這波浪潮中發生顛覆性的變革。在WEY大獲成功后,長城面對市場消費的年輕化趨勢,推出了F系列,以“智能、互聯”為核心賣點,以及動感的顏值和合理的價格深深的打動年輕人。F系列的推出,是長城洞悉市場的一個先機,更是未來車企的產業方向。

隨著眾多的IT和互聯網大碗的介入,一方面給傳統汽車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另一方面也給汽車行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提供了新的突破方向。自主車企在“用戶體驗化”“產品性能智能化”“格局走向圈層化”為轉型,依靠互聯網的滲透,將徹底打破傳統汽車產業的原有競爭格局,在新的較量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

總結:汽車后市場“互聯網+”快速發展,促使傳統行業升級轉型。汽車行業開放的商業模式順應時代經濟發展的潮流,用戶選擇逐漸多元化。在大國崛起的路上,我們全速前進,在時代曙光之前,我們彎道超車,幾經沉淀下來,能經得起考驗的初創企業都在努力生存發展著,而在逆襲的路上,吉利、長城、比亞迪無疑是這個時代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