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渦輪自吸大不同 但它們開著有啥區別?
【汽車焦點 新聞 原創】
??【汽車焦點 點評】關于渦輪增壓和自然吸氣的對比,這類文章相信大家已經看過無數了,在這些文章里,有的給您科普這兩種發動機工作原理的不同,有的對比它們的保養費用差別,還有用兩者巨大的動力差距試圖證明自吸都是渣渣,渦輪才是王道的。
??當然,在我國執行類似歐盟的排量稅政策和類似美國咖啡排放法規(CAFE標準)的當下,渦輪增壓發動機全面取代自吸是必然的。但大家畢竟不像我們這些媒體人,能接觸到不同的車型,也許在看了那么多文章之后,您還是會有這么一個疑問:這渦輪車和自吸車,開著到底有啥不一樣?
大多數自吸車都比渦輪好開
??這是我們一開始就放出來的結論,您可能看著會覺得相當詫異,可能還會質疑我們結論的真實性,自吸機這種落伍的東西,怎么可能比先進的渦輪增壓更好開?小編你是在帶節奏嗎?但不瞞大家說,相同動力的自吸機,真的要比渦輪機好開。
??我們試駕過不少小排量渦輪增壓車型,它們無一例外都有著非常強勁的動力輸出,好比一些1.5T機型的動力數據,自吸機要2.5-3.0L才能做得到。但在我們試駕這些車的過程中,我們能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些小排量的渦輪增壓車型,從你腳踩下油門到車子開始有反應,一般都要有幾秒鐘的時間,排量越小的渦輪機,這種延遲越是嚴重。
??為啥?因為渦輪增壓發動機,特別是小排量的渦輪機器,為了獲得高功率,一般都會使用比較大號的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器這種東西本身是有遲滯現象的,渦輪越大遲滯越大,這是哪怕用多少先進技術也難以完全消滅的。因此你踩下油門,你還要等待渦輪增壓器起壓,起了壓才能有動力,因此這種油門--車子有反應之間的,長達數秒的延遲就是這么來的。
??但自吸機根本沒有這問題,油門下去,車子馬上給反應,無論是靜止加速還是中途超車加速,自吸車的油門反應都是一氣呵成的。你給多少油車子就給多少反應,這種行云流水,是目前大部分渦輪機無法做到的。
有堪比自吸機的渦輪增壓嗎?
??實話說并不多,在我們試駕過的那么多款車里,基本上德系車,特別是BBA的車,渦輪機的調校是最接近自吸機的。好比我們前段時間剛剛試駕過的奔馳S450L,它搭載一臺3.0T發動機,但油門響應速度和質感,跟5.0L級別的自吸V8并沒有多少區別。
??另外寶馬的B48系列發動機,排量只有2.0,但開起來也很有大排量自吸機的感覺。奧迪旗下的一些EA888車型,也都能有這種感覺。除了BBA以外,其它品牌的渦輪機,大多都有或多或少的延遲現象。
??實際上,讓渦輪增壓接近自吸,無論在工程上在技術上,都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課題。這不是簡單地,渦輪介入轉速提前到多少轉,扭矩平原覆蓋范圍有多廣,有沒有采用變流量渦輪增壓器技術就能解決的。
到底有多難?
??這種技術的難度之大,哪怕是前幾年的德系車,為了盡可能模擬自吸機的順滑度,也只能通過在發動機掛載兩個增壓器(一個渦輪增壓器,一個機械增壓器)的方式來獲取。機械增壓器沒有遲滯現象,非常適合在發動機發力初段模擬自吸機的順滑感,但機械增壓器對功率的壓榨程度有限,又需要依靠渦輪來壓榨動力。
??如此一來,整臺發動機的重量就非常可觀,重量帶來的油耗增加,甚至已經部分抵消了小排量發動機Downsize(發動機術語,指的是利用小排量發動機本身較小的體積和重量帶來的輕量化,從而直接改善油耗和操控性)帶來的利好。
??而最近幾年隨著渦輪增壓器材料科技的不斷進步,上述這種“雙增壓發動機”才逐漸退出舞臺。但即便如此,如今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在油門響應速度上,仍然與相同動力的自吸機存在差距。渦輪增壓技術的進步,還遠遠沒有結束。(圖/文:陳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