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銷量數據,探究比亞迪為何長期領跑新能源市場
【汽車焦點 快訊】
金九銀十,作為下半年車市的旺季起點,整體市場銷量都會較此前有明顯增長。據近日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9月比亞迪新能源車型銷量共25019輛,同比增長121%。其中EV產品車型銷量為12120輛,而混動車型9月同樣熱銷12899輛,二者銷量雙雙過萬,可謂成為新能源市場的9月焦點。
此外,從2018年前三個季度來看,比亞迪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為135337輛,結合燃油車型銷量,占整體銷量近40%。綜合這兩組數據,再加上市場及競品情況,不難得出兩個結論,一方面,9月以及前三季度,比亞迪持續領跑市場,蟬聯銷量榜排行第一;另一方面,比亞迪品牌從整體產銷結構上來看,新能源與傳統燃油車占比正在快速向政策環境及市場發展方向靠攏,格局已然十分明朗。
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具有政策導向性,從2014年新能源元年至今,新能源在各種政策的激勵下快速發展。有業內相關人士表明,目前新能源產業已從培育期進入井噴式增長期,下一個階段將是以國際品牌、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及相關新能源企業同臺競技的時刻。然而就目前情況而言,當刺破資本的氣球、以產品品質設限,真正完成轉型并處在行業前列的品牌又能有幾個?
在此前,許多車企已詳細給出轉型新能源的既定戰略,據悉,吉利沃爾沃將在2025年,實現電動汽車占總體產銷半數以上;而北汽更是要全面推進新能源化戰略轉型,到2025年,力求實現全國新能源份額第一,全球第三的目標。若以此為基準的話,恰恰印證了比亞迪在轉型之路上取得了先機。
成為行業的領頭羊對于比亞迪來說并非偶然,高度戰略眼光+核心電池技術實力,在新能源產業發展前夕比亞迪便在不斷深耕該領域。隨著政策的出臺,比亞迪率先而動,憑借自身在新能源核心技術方面深厚的研發制造經驗,快速完成對各方資源的整合,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電池與整車同步制造生產能力的車企。實現了從電池生產、整車制造到智能化、出行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
而在這條覆蓋全面的產業鏈條支撐下,比亞迪新能源快速擁有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因為這樣的布局方式可以有效加強對研發、制造的冗余成本把控,以及對核心技術研發層面的把控。舉一個現實的例子,省下來的這些錢可以加大研發力度的投入,更可以作為廠商補貼補貼給消費者。如此一來,新能源市場中出現了一個這樣的局面,同技術車型下,比亞迪擁有更高競爭力,同級別車型中,比亞迪擁有更高的產品力。
說到比亞迪的產品力淬煉,其實更多的得益于它在不同產品領域開發的具有超強針對性的技術平臺,比如說標志著比亞迪混合動力新時代的第三代DM技術平臺,憑借三大架構、五大模式、兩大升級可以為消費者帶來四大性能優化,打造更加極致的用車體驗;還有被稱之為高品質EV產品孵化器的“e平臺”,用高度集成化、一體化的技術優勢,將“33111”幾大核心技術垂直整合,同樣為整個行業領域的發展向上提供了借鑒的方向。這些我們都可以清晰的看到。
當然,產品背后的支撐是強大的技術平臺,而技術平臺背后還有一種植入品牌深處的理念。近年來,互聯網技術高度發展,智能網聯技術在行業內的滲透,使得汽車產品不斷向移動智能終端產品的方向過度,相比之下依然偏于傳統的車企,如何實現在智能化上的產品力突破,比亞迪同樣給出了示例。9月5日,比亞迪以“開放?創未來”,正式發布比亞迪D++開放生態。開放了341個傳感器和66項控制權,讓更多領域的開發者入駐共建比亞迪超級智能出行生態體系。可以說這種跨界融合、開放共享的形式對于比亞迪來說,就不單單是一個戰略、一種玩法,就是我們所說的深層次的理念,這是一種摒棄閉門造車,轉而接受和吸納更多先進元素的態度,而這種前瞻性的理念也勢必會貫穿到所有的產品線與對應的技術平臺。
總的來說,汽車作為高單價、低頻次的非標產品,以消費者的需求、痛點作為研發制造的導向。比亞迪新能源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出行解決方案,不僅在產品技術品質上不斷打磨提升,而且扎根用戶多樣化的需求,開發不同細分市場領域的優質車型來豐富自己的產品矩陣,比如說全新一代宋、全新一代唐,以及剛剛震撼上市的秦Pro等等。而這其中,便有它為何長期領跑市場的原因和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