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大考” 華泰汽車九項措施并舉
【汽車焦點 快訊】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禮記·中庸》
年后上班這幾天,汽車圈內的重磅新聞不斷。先是長城跟寶馬終于“在一起”了;緊接著李書福的吉利成了戴姆勒的最大股東;北汽也不甘寂寞,聯手戴姆勒共同打造全新的豪車生產基地;華泰汽車則在國內車企中率先打出組合拳,推出九大舉措開創新能源汽車發展新格局……
細心的人們會發現,一系列眼花繚亂的合縱連橫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操縱,那就是新能源汽車。就連政府部門也沒閑著,春節前,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及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了2018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并從2018 年2 月12 日起實施。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解讀
乘用車補貼標準與此前傳聞的版本基本一致,續航400km 以上車型補貼較2017年有所提升,新增電池能量密度160Wh/kg 以上的補貼調整系數,延續了補貼從普惠制轉向扶優扶強的思路。過渡期與正式期相比,續航100-150km、150-200km 車型補貼差距較大。
在2018年的新版補貼標準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單車補貼金額=里程補貼標準×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調整系數×車輛能耗調整系數。這正是國家補貼的3大基準指標。
純電動汽車續航300km是合格線
根據新的補貼標準,此次退坡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根據續航里程的不同做了相應的調整。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針對純電動車型,能拿到國家補貼的續航標準從100km提升到了150km,且續航里程在300km以下的車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換句話說,想要拿到“正值”的國家補貼,其續航里程必須300km起步。
純電動乘用車,最高可拿6.6萬元補貼,最低僅0.45萬元補貼, 單位電池電量補貼上限不超過1200元/kWh。
電池續航門檻要求從2017年的100km提到150km,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從90Wh/kg提到105Wh/kg。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續航≥50km
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工況法續駛里程不低于50 km。
相比純電動汽車補貼的大幅變動,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補貼只微降了8.3%,但新的補貼標準加入了對能耗水平的考核。
電池能量密度也要達標
在2018年新的補貼標準里,另一項提高的補貼門檻便是電池能量密度也要達標。
可以看出,想要獲得國家補貼,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不低于105Wh/kg,105(含)-120Wh/kg的車型按0.6倍補貼,120(含)-140Wh/kg的車型按1倍補貼,140(含)-160Wh/kg的車型按1.1倍補貼,160Wh/kg及以上的車型按1.2倍補貼。
車輛能耗水平也考核
不僅如此,車輛能耗水平也是新補貼標準的重要考核指標。
按整車整備質量(m)不同,工況條件下百公里耗電量(Y)應滿足以下門檻條件:m≤1000kg時,Y≤0.0126×m+0.45;10001600kg時,Y≤0.0045×m+12.33。百公里耗電量(Y)優于門檻0(含)-5%的車型按0.5倍補貼,優于門檻5(含)-25%的車型按1倍補貼,優于門檻25%(含)以上的車型按1.1倍補貼。
簡言之,百公里耗電量越低,補貼就越多。
通知從2018年2月12日起實施,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過渡期。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財政部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對應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
看表格對比就可知道,150-250公里,補貼減少了不少,300-400公里的加了1000元,大于400公里的加到5萬元(國補)。
華泰汽車九措并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應對新能源汽車政策變化,華泰汽車在國內車企中率先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從產品、渠道、對外合作三大方面,九項舉措并舉。
一,提升續航里程。原來的兩款小車型,路盛S1 EV 160由原來160公里續航里程提升至200公里,圣達菲2 EV180 續航里程由原來的180公里,提升至250公里;同時,外觀采用全新造型,并擴大中控大屏,增加車聯網技術和智能水平。
二、推出圣達菲7 EV 400,續航里程在400公里以上,最高可超過450公里。
(圖片:圣達菲7 EV400純電動SUV)
三、推出圣達非5 EV380 全新的輕量化車型,提升續航能力,進一步降低能耗。
目前在售的新能源車型,續駛里程達到350公里以上的車型并不多,這給華泰圣達菲5EV380創造了很大的市場空間。
華泰圣達菲5EV380通過加大電池容量、提升電池密度以及優化三電控制系統,使電池容量增加至61kwh,續駛里程提升至380公里,最大續駛里程可達到450公里,在同級車型中處領先位置。
同時,通過技術升級,華泰圣達菲5EV380每百公里的能耗降低至15kwh,滿足了更遠、更頻繁的出行需求。
四、推出圣達菲混合動力SUV車型。
即使在電動車領域有很深的積累,華泰汽車也并未停止其他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今年年中,華泰汽車將推出一款全新的混合動力車型,給消費者帶來更豐富的選擇。
(圖片:圣達菲混合動力SUV車型)
上述6款新車,全是新能源新車型,將會在今年4月份的北京車展上集體亮相。屆時,來華泰展臺的人們可以一睹它們的容顏。此外,展臺上還會展示一輛黃河N3,圣達菲7 1.5T燃油車。從展臺的布局不難發現,新能源汽車已成為華泰汽車發展的重中之重。
五、與百度進行全面戰略合作,推出圣達菲EV無人駕駛車,智能駕駛超過L2級別,具備小度、車聯網、激光測距、自動駕駛、全自動(主動式)泊車系統等。
六、與天津樂途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借助其"軒軒出行”平臺,大力推廣純電動車,2020年將在全國各主要城市推廣20萬臺,全部由華泰汽車提供新能源汽車;并與天津軒宇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向其提供新能源汽車,供其汽車租賃業務。
七、與滴滴出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為其分時租賃業務提供華泰新能源汽車。
據羅蘭貝格報告顯示,2025年將有600萬輛分時租賃汽車,每輛車每天3-4單,日訂單量約2000萬單,客單價在40元,汽車分時租賃顯然會是一個千億美金市場。
華泰汽車與滴滴出行均擁有行業內的領先優勢,資源互補、深化合作順理成章,屆時華泰汽車將以新能源汽車為主要投放產品:圣達菲5 EV380、圣達菲5 EV260以及圣達菲2 EV180共約10萬輛,將入駐“滴滴出行”分時租賃平臺。
八、華泰汽車2018年計劃再開設300家直營店,使直營店總數達到近500家,即華泰汽車自己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可以通過自己的直營店直接面向市場銷售。
九、華泰汽車已與中國郵政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利用中國郵政遍布全國鄉鎮的網絡,使華泰汽車真正下鄉,真正進村入戶。
2018年,華泰汽車與中國郵政將遵循“為農村百姓造福”的原則,共享渠道、深度合作,隨著山東試點的成功,雙方合作將在全國范圍內鋪開,切實讓農村百姓感受到“汽車下鄉”的便利與實惠,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共贏2018!
寫在最后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指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在中國汽車業,華泰是最早介入新能源汽車研發的車企之一。在華泰的最新戰略中,新能源汽車是重要支撐點。華泰汽車“23321”的整體發展戰略很明晰:立足傳統汽車,主攻新能源汽車;重點持續發力SUV、轎車、皮卡三個主力車型;強化變速器、發動機以及車橋方面的優勢;同時深耕國內市場,拓展國際市場,最終將華泰汽車打造成為中國一流的自主品牌汽車集團。
華泰汽車集團董事長張宏亮表示,未來幾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關鍵期,新能源汽車政策調整、補貼政策逐步退坡,這是大勢所趨,雖然給整車廠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與挑戰,但這種挑戰是面向所有的廠家,而且這種挑戰也是提升與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動力,使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質量更好、技術更高、市場主導性更強,華泰汽車對政策調整持積極的態度,主動應對、練好內功,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從而開創出華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局面。
(圖片:華泰汽車集團董事長張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