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重新定義智能汽車,比亞迪到底有多努力?
【汽車焦點 快訊 原創】
導語:說起新能源車,各位首先想到的肯定會是比亞迪,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比亞迪月銷量就達到了419426輛,一個月的銷量數據幾乎就是別家的年銷水平,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新能源引領者。
而說到智能化新能源車,各位想到的應該還會是“蔚小理華”,特別是在智能座艙以及高階智駕這兩大用戶最容易感知的領域,這幾個品牌已經給用戶留下新勢力更智能的印象。但如果我告訴你,比亞迪其實在智能化方面一點都不差,甚至是重新定義智能汽車,你怎么看?
整車智能,才是真智能
其實早在年初的2024比亞迪夢想日上,比亞迪就公布了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全新戰略—整車智能,同步帶來的璇璣架構展現出比亞迪對智能汽車發展方向的理解。
作為首個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架構,璇璣架構的“智”代表車內軟硬件智能化配置,而“電”則是車輛底盤、電驅系統等執行機構,通過“一腦、兩端、三網、四鏈”將車輛由內而外多個系統之間實現智能互聯。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亞迪旗艦產品仰望U8的云輦-P所具備的預瞄功能,就是基于璇璣架構打造出來的結果,激光雷達等感知硬件就是“智”,懸架軟硬高低控制就是“電”的部分。
車輛通過感知硬件實時掃描路況,當識別到前方有坑洼,系統能夠提前計算好懸架的軟硬以及調節的時間,讓車輛在經過這塊坑洼的時,懸架能夠處于最軟的狀態,盡可能降低路況對于車內乘客的影響,給用戶帶來更加出色的駕乘體驗。
由此可見,比亞迪的整車智能是從邏輯層面,真正打通智能與動力、底盤之間的“墻”,最終帶來的結果就是給到用戶超越同級同價位產品的行駛質感以及安全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車智能,畢竟智能汽車的本質,依然是汽車。
智能座艙不僅要性能領先,更要“全兼容”!
與當年手機從功能機進化到智能機一樣,車機這些年來也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比亞迪原本的DiLink智能車機升級成為DiLink智能座艙,根據芯片性能以及功能分為四檔,標準版:DiLink 20、DiLink 50,高階版:DiLink 100、DiLink 150,從命名上一目了然。
性能最強的DiLink 150平臺搭載D 150定制芯片,采用4nm工藝制程,跑分高達126萬分,超越高通驍龍8155,功能性和流暢性直接拉滿。未來比亞迪還將推出性能更強的D 300芯片,3nm工藝跑分最高可達260萬,性能大幅領先市場主流座艙芯片。最關鍵的是D系列芯片具備100%兼容性,用戶能夠0學習成本輕松上手。
在功能體驗上DiLink智能座艙引入了AI大模型,全場景智能語音功能體驗看齊新勢力,AI管家更是能夠實現一些特定功能,并且還支持在搭載DiLink智能座艙的不同車型上進行暢聯交流,把車機打造成類似手機的終端設備,不得不說比亞迪真會玩。
此外,DiLink智能座艙還擁有非常多獨特的功能與玩法,例如是戶外露營K歌設備直連車內,隨時隨地都是移動K歌房;也能化身車載無人機系統,實現無人機的自動起降、智能換電、一鍵成片,龐大的生態系統所帶來的功能體驗確實是新勢力品牌所不具備的。
算力為先,全新DiPilot智能駕駛平臺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如今的比亞迪全國范圍內已經有超過260萬臺車型搭載L2級智能駕駛功能,搭載量位居中國第一,幾乎是斷層式領先其他車企。
在此基礎上,比亞迪帶來了全新DiPilot智能駕駛平臺,并且為了讓用戶更容易理解不同版本智駕的差異,比亞迪選擇直接用芯片算力進行命名。L2級輔助駕駛系統被統一命名為DiPilot 10、30平臺,L2+級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則被命名為DiPilot 100、300、600。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還表示未來將會推出DiPilot 1000、2000平臺,更高的算力也是為L3級自動駕駛落地做好準備。
從實際功能來看,“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全面覆蓋我們日常通勤的各種場景,在頻率極高同時也是困擾不少新手用戶的泊車場景,“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提供有代客泊車、窄道通行輔助、斷頭路泊車、易四方泊車等特有功能,用科技來給我們的出行生活帶來便利。
高快領航可以實現高快速路自動上下匝道、自動變道超車、車道保持、主動避障等功能。難度更高的城市領航功能目前也已經落地,通過高精地圖信息,配合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等傳感器,實現城市路口通行、紅綠燈通行、變道超車等功能,而無圖版本的城市領航預計將會在明年推出。
從實際表現來看,比亞迪的高階智駕不論是通行效率、安全冗余還是穩定性都足夠優秀,可見是經過了長期驗證才推出市場,并沒有為了流量而把用戶當做小白鼠,到手的就是一款成熟可靠的產品。雖說在智駕領域比亞迪屬于是后來者,但依靠強大的智駕團隊,如今的比亞迪已經進入智駕領域第一梯隊。
焦哥點評: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毫無疑問,“做得比說的多”的比亞迪已經走在智能化領域前列,說不定以后我們提到智能化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比亞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