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正式發布
【汽車焦點 快訊】
11月18日,由21世紀經濟報道新汽車研究院聯合尼爾森愛科共同推出的《2023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在“21世紀汽車產業年會(2023)”上正式發布。《報告》除了流通渠道、汽車金融和汽車保險三大主題外,還包括再購群體、新能源車和Z世代三個小專題,聚焦中國汽車消費者對車型、能源類別、購車渠道、汽車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偏好和消費習慣,相關調查結論將為汽車廠家、金融機構制定更加合理的營銷策略和金融方案提供有力依據。
《報告》顯示,4S店仍是購買新車的主流渠道,尤其是燃油車,相比2022年,整體購車均價上漲,且線下渠道上漲較為明顯。目前金融滲透率接近六成,但由于近期經濟增長放緩,線上和線下的滲透率明顯下降,屬2019年以來首次。汽車金融公司和銀行傳統信貸仍是最重要的信貸購車渠道。汽車保險方面,4S店仍是車險的主要購買渠道,互聯網平臺和保險公司營業廳在新能源用戶中的滲透率表現搶眼。再購用戶中,新能源車仍是關注的焦點,且新能源消費者愿意支付更高的購車均價。Z世代對各動力類型態度開放平均,對線上渠道、融資消費和購車價格保持高寬容度。
尼爾森愛科中國汽車研究業務高級總監 武曉萍女士發布《2023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
線下渠道仍是主流
會上,尼爾森愛科中國汽車研究業務高級總監武曉萍女士對該報告進行了解讀。她表示,線下4S店依然是購車的主流渠道,占據39.1%的份額,高出線上渠道35.9%的占比共3.2個百分點。鑒于線上渠道占比與線下差別不斷縮小,且誰都難以一統整個市場,因此,線下未來會更多與線上渠道協同,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協同效應。
分車型來看,燃油車消費者更多會選擇4S店,占比高達57.9%,是線上25.5%的1.27倍,而新能源車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更傾向于線上渠道,占比分別達到了43.7%和43.4%,遠遠高于線下4S店22.8%和30.8%的占比。
從城市級別來看,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者對線上渠道的接受度更高,占比達39.5%,明顯高于4S店的31.2%,相比之下,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更傾向于4S店,占比分別為43.4%和46.7%,皆大幅高于線上渠道34%和32.4%的占比。
至于選擇線上渠道的原因,價格優惠幅度大是最大因素,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占比分別為42.6%、42.8%、34.2%和33.2%,皆明顯高于其它因素如降低進店購車的成本和該車只在網上銷售的影響。
此外,2023年的整體購車均價為21.98萬元,比2022年的20.44萬高出7.5%。分渠道來看,線上2023年均價為21.49萬,比2022年的20.51萬高出4.77%,線下2023年均價為22.25萬,比2022年的20.4萬高出9%,對整體車均價的增長貢獻度最大。
金融滲透率四年來首次下降
在金融滲透率方面,2023年線上和線下的金融滲透率分別為61.8%和52.9%,相比2022年的73.5%和60.8%大幅下降,是自2019年持續增長后的首次下降。不過,未來總體用戶的56.2%仍會選擇汽車金融產品,其中潛在購車者占比最高達到了67.8%,再購用戶及現有用戶占比則分別為59.9%和49.4%。從城市級別來看,無論是現有用戶還是再購用戶,三線及以下城市對汽車金融產品接受度更高,占比分別為52.2%和68%,皆高于一二線城市。
從汽車消費融資渠道看,汽車金融公司和銀行傳統信貸發展趨于穩定,占比分別為28.3%和26.2%,分別占據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并成為第一梯隊,即使第三位的信用卡分期,占比也僅為12.3%,且與互聯網金融平臺一樣出現下滑,而廠商財務公司和融資租賃則小幅上升。
從城市級別看,汽車金融公司是一二線城市最為重要的信貸購車渠道,占比分別為32.8%和37.2%,三線及以下城市銀行傳統信貸則更占優,占比為33%。
從消費者選擇融資渠道的原因看,銷售人員推薦是選擇汽金公司、銀行傳統信貸和財務公司的關鍵,占比分別為43.7%、36.1%和40%,信用卡分期“服務好”影響明顯,占比達22.2%,互聯網金融“門檻低”優勢明顯,占比為23.3%。
4S店仍是汽車保險的主要銷售渠道
汽車保險方面,4S店仍是購買車險最主要的渠道,占比為40.5%,比2022年的37.6%增長近三個百分點,互聯網平臺及保險公司營業廳滲透率呈下降趨勢,保險業務員及電話銷售趨于穩定。
從能源類型看,所有類型皆最依賴4S店,其中燃油車占比最大為47.2%,同時燃油車通過保險業務員購買車險的占比達26%,而新能源車型較青睞互聯網平臺、保險公司營業廳或營業網站。
選擇保險購買渠道的原因方面,選擇4S店和保險業務員主要是投保便利,占比分別為43.7%和37.8%;選擇互聯網平臺主要是因為有促銷贈送和價格便宜,占比分別為48.7%和47.4%,同時投保便利也是重要原因,占比達45.4%;選擇保險網點則是因為服務更好,而選擇電話銷售則是因為主動且優惠。
從城市級別看,無論哪個級別,投保便利、價格便宜、優質服務和促銷贈送是選擇車險購買渠道的主因,三線及以下城市則比其它級別城市更關注對銷售人員的信任。
新能源成再購主要選擇對象
《報告》還推出了三個專題調查,第一個就是再購人群專題。《報告》顯示,四成現有用戶有再購意向;購車價格在10萬以下及10萬至20萬之間的現有用戶換購意向較高,占比分別為61.6%和59.7%,價格在35萬及以上的現有用戶相對更傾向于增購。
再購用戶中,新能源車主大部分仍會選擇新能源車占比為64.6%,而油電混合和燃油車主超四成轉為新能源,占比分別為46.1%和40.2%。再購對象中,64.8%的用戶會繼續選擇中國品牌。渠道方面,再購用戶中49.6%仍會選擇線下,選擇線上的為44.3%。再購用戶信貸接受度為59.9%,高于總體56.2%的水平,同時現有貸款和全款購車用戶均多數延續過去的付款方式,比例分別為77%和66%。
新能源意愿購車均價攀升
在新能源汽車專題中,《報告》顯示,近四成總體用戶計劃購買新能源車型,而再購和潛在用戶對新能源偏好度更高,占比分別為52%和53%,且更青睞純電動和增程式混合動力。女性用戶對新能源偏好度更高,占比為44%,高于男性的31.6%。從年齡段看,新能源偏好隨代際的降低而增長,00后的偏好度最高,達到了56.6%。現有用戶最關注的因素為品牌/口碑、購車價格和經濟性,占比分別為42.3%、38.8%和31%。再購用戶選擇新能源車的原因主要是成本低、環保、靜音性好和潮流,占比分別為43.9%、33.1%、30.5%和25.9%,純電動車在低成本和靜音性方面優勢更明顯。
2023年,新能源車的購車均價為23.03萬元,比2022年的21.27萬上升8.27%,其中增程式混動和插電式混動均價分別為23.79萬和23.26萬,超過純電動的22.28萬。對于再購用戶而言,愿意支付的新能源車均價持續上升,達到了23.36萬元,其中增程式混動和插電式混動均價分別為24.11萬和26.68萬,遠超過純電動的20.88萬。
新能源用戶以4S店和線上作為主要的購車渠道,Z世代和90后近五成用戶選擇線上,80后及以前則偏好4S店。新能源總體金融滲透率為66.7%,未來購車用戶的金融預滲透率更高,達到了71.2%。新能源用戶最期待的服務是電池回收或回購、置換和免費檢查,占比分別為45.5%、44.6%和40.4%。近半成新能源用戶對換電補能方式較了解,且會考慮使用換電補能的新能源汽車,其中主要原因是換電補能省時,插電式混合用戶尤甚。
Z世代態度開放平均
在Z世代專題中,《報告》顯示,Z世代更喜歡中國品牌,占比為39.3%,而70、80和90后則喜歡合資品牌。Z世代對各動力類型的態度較為開放平均,但從大類而言,更偏好新能源車,占比為53.3%。Z世代和年長用戶購車均價皆較去年上升,但Z世代購車均價最高達到了23.14萬元。
購車渠道上,Z世代更喜歡線上,占比達44%,且金融滲透率最高,達到了65%,主要是信貸購車渠道是汽車金融公司、銀行傳統信貸和融資租賃公司,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接受度也高于總體。46.1%的Z世代用戶會考慮使用換電補能的新能源汽車,低于90后的51.4%。
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汽車金融實驗室自2009年開始舉辦“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每屆調查都會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廣泛聽取車主和專業人士的意見,全面了解當前中國汽車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消費特征及消費習慣,深度分析消費者在汽車保險、汽車新零售、汽車租賃、汽車信貸消費等各個細分領域消費傾向,為汽車廠商、汽車金融服務機構、銷售渠道等提供專業的數據分析,有效幫助汽車廠商、銷售渠道精準定位目標客戶。每年的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已經成為整車廠家、經銷商、汽車電商、汽車金融公司、銀行、汽車融資租賃公司、汽車新零售平臺、汽車保險公司等制定方針、政策乃至方案的市場指引,直接影響和引領著中國汽車消費風潮。
21世紀汽車產業會(2023)包含2023年(第八屆)21世紀汽車新創年會和2023年(第十四屆)21世紀汽車金融年會。會上,發布四份專業重磅報告:《2023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新造車企業競爭力報告2023》、《汽車新商業模式發展趨勢2023》、《中國汽車出海現狀與趨勢2023》;同時揭曉21世紀汽車產業競爭力研究「金引擎」案例(2023),第十屆中國汽車(金融)50人論壇成員會閉門會議也同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