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汽車行業重磅新書正式發布 長安汽車為中國品牌向上發展再次提供借鑒
【汽車焦點 快訊】
2022年1月5日,“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新書發布會暨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圓桌論壇在機械工業出版社融媒體中心隆重舉行。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黨委書記、機械工業出版社總編輯郭銳,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旭明,長安汽車公司產品CEO、高級總工程師吳禮軍等領導及嘉賓一起出席了此次會議。
共同編寫汽車行業權威叢書 助力中國品牌研發能力提升
據介紹,“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得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深度指導,在機械工業出版社的支持下,由長安汽車牽頭組織了400余人進行深度編寫,包括自主汽車企業一線技術骨干、知名高校知名學者和新技術企業技術領頭人等。該叢書是自主汽車產品開發工程理論沉淀與實際經驗的結合,跨越了工程與學術界限,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目前該套叢書首期4卷本已經出版,它們分別是《汽車整車設計與產品開發》《汽車性能集成開發》《汽車智能駕駛系統開發與驗證》《乘用車汽油機開發技術》。
對于“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的發布,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黨委書記、機械工業出版社總編輯郭銳表示,面對這樣一套厚重的圖書,機工社也深感責任重大,在編輯、出版等各環節全力保障質量,期望為行業提供一套精品力作。這套凝聚眾人心血的著作,必定會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研發能力提升提供幫助,為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及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做出貢獻。
由于疫情防控未能現場參會的長安汽車總裁、黨委副書記、叢書編委王俊,通過視頻對發布會的召開給予祝賀。在致辭中他表示,希望通過這套叢書,給中國的汽車自主研發企業和從事相關領域的同行們提供參考,這也是長安汽車作為國內研發實力領先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為行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希望同更多同行們探討、研究。同時他還發出呼吁,期待長安汽車能同汽車行業專家、汽車研發制造的同行一起,在發展自身能力的同時,不斷沉淀知識,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為我國早日成為汽車強國貢獻更多的力量。
持續深耕自主研發技術 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書發布會結束后,張旭明副秘書長、徐向陽教授、吳禮軍總工程師在內的多位領導和嘉賓,以“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現狀、問題及對策”為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嘉賓們一致認為,目前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進步很快,已經度過了逆向開發,進入了全面的、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發正向開發階段。不過在自主研發體系搭建方面,目前自主企業受存量人才轉型升級的驅動,有必要進行知識體系的梳理和沉淀。
作為本次叢書的主創單位,長安汽車已具備了較完整的自主研發體系。事實上,研發領域多方面領先成就的取得,不止源自研發人員的辛勤付出,也得益于以董事長朱華榮為核心的長安汽車管理團隊、核心技術團隊等對于構建自主知識體系、“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高度重視。
據悉,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1986年進入長安汽車后曾長期扎根一線從事科研工作,依靠自身的實力從一名普通的工程技術人員逐步成長為長安汽車、乃至中國汽車工業自主創新領域的帶頭人。多年來,以他為核心的長安汽車管理團隊越來越重視技術研發,持續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領域,十一五至今已投入超過1100億元;先后在中國、意大利、日本、德國、美國、英國建立起“六國九地”全球協調研發體系,研發實力連續五屆十年行業第一;開發了研發流程、平臺開發流程、新技術開發流程、軟件開發流程和測試流程體系五大流程體系;實現了從逆向開發到正向開發的轉變,從結構開發到性能開發的戰略轉變,也正在向品質開發、體驗開發轉變。近兩年更是深入推進智能化“北斗天樞”計劃、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掌握643項智能低碳技術; 加強“芯器圖核云網天”技術儲備,推出一系列經典產品等。已經成功探索出一條“以我為主、開放創新”的具有長安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在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長安汽車也努力為汽車行業培養更多人才,貢獻長安力量。預計到2025年,長安汽車智能化軟件人才占比將達到50%;將大力引進領軍人才,打造全球優秀人才聚集高地。相信對于核心技術的培養掌握,對于自主創新的鼓勵實踐,對于行業研發人才的重視培養等,都將為處于“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4.0階段的長安汽車,更好推進“新汽車 新生態”企業戰略,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助力。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汽車企業尤其對于中國品牌而言,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同時又不斷超越自我,正成為一道嚴苛的考題。此次“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的發布,無異于為仍在求索的中國品牌送來了一場“及時雨”。相信,通過學習借鑒包括長安汽車在內的研發實力領先企業的成功經驗,未來會有更多中國品牌在自主創新及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進步,進而為推動民族汽車工業的持續向上,為實現中國汽車強國夢貢獻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