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藍谷電子電氣架構出海 未來會加快向行業共享BE21平臺知識產權
【汽車焦點 快訊】
1月13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擬就其基于BE21純電動汽車產品平臺所開發的ARCFOX αT車型的電子電氣E/E架構相關知識產權,與斯太爾美國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技術許可協議》,許可斯太爾美國使用E/E架構知識產權。據悉,斯太爾美國是麥格納國際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本次技術許可費的固定價款為1.92億人民幣。
外界認為,此次知識產權技術許可,標志著北汽新能源電動汽車相關技術得到了國際先進制造企業的認可。另一方面,這也有助于北汽藍谷在技術研發領域的國際化進程推進,利于企業在國際范圍內的知識產權共享及深化發展。
E/E架構是整車電子技術、軟件應用的基石
隨著汽車行業不斷加速擁抱"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的步伐,汽車正日益成為集軟件密集型的復雜系統。整車電子電氣E/E架構是整車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旨在為實現車輛功能提供系統級解決方案,通過分析用戶需求,確定整車電控系統需要的控制器、傳感器、執行器等電控單元,并約束這些電控單元在車上的布置、供電、喚醒、休眠、通信方式及需要實現的功能等。EE架構規定了電控單元的硬件配置及功能軟件在整車電控單元中的分布,所有電控功能實現邏輯及相關部件在功能實現流程中的角色。
北汽新能源依托11年電動汽車發展經驗及技術積累,打造出以高安全、強智聯、高效能為技術特點具備行業領先水平的整車電子電氣E/E架構,構建了三橫兩縱六層的開發系統和模塊化設計平臺,并已在北汽藍谷高端車型ARCFOX極狐αT上得到了充分驗證。
此次技術輸出斯太爾美國的E/E架構,以功能域為導向的開發,分為動力域、底盤域、車身域、信息娛樂域、ADAS域及互聯域六大控制域,其中行業內首次實現一機多屏的信息娛樂系統架構方案;支持滿足自動駕駛L2.5、多屏融合智能座艙、自動泊車、換電、遠程控制、V2L/V放電等1000多項功能帶寬,可擴展至L3級自動駕駛,提升用戶用車體驗。以場景驅動功能設計、信息融合、數據埋點及大數據分析挖掘等技術支持"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智能需求,促進整車在智能化方面不斷的迭代優化。
按照北汽新能源公司對電子電氣EE架構的技術路線規劃,研發團隊對整車電子電氣EE架構進行持續迭代開發,以"軟硬件解耦、功能軟件集中、功能擴展到服務、端管云打通支撐服務"為核心在智能車控、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及智能互聯形成面向服務的"軟件+服務"的產品。
對北汽藍谷來說,此次E/E架構技術輸出海外有利于提高知識產權使用效率,實現技術創新的收益轉化,改善公司經營效益;有利于拓展公司技術的國際間交流,提升公司產品技術的市場競爭力,并且不會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產生不利影響。
聚焦硬核技術突破 開源共享實現合作共贏
E/E架構輸出海外展示出北汽新能源的核心技術實力。作為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的汽車廠家,北汽新能源一直以來重視研發投入,聚焦核心技術突破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44%。
在三電技術領域,北汽新能源積累了豐富經驗,其"電動汽車三電平臺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于2020年獲評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核心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北汽新能源于2017年立項啟動固態電池及整車搭載匹配技術研究,2020年搭載固態電池系統的純電動樣車成功下線,目前已完成15000公里的模擬用戶道路測試。
在智能網聯領域,北汽新能源制定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技術規劃,并已經在旗下車型上投入使用。此外,北汽新能源與華為聯合設立"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將共同開發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在換電模式方面,北汽新能源是國內最早對換電模式進行研發和布局的車企之一,研發的安全高效純電動乘用車換電技術,榮獲了"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在整車平臺技術方面,北汽新能源集合自主創新、麥格納先進生產工藝等聯合打造首款全冗余架構的電動硬件平臺-BE21平臺。本著開放共享原則,BE21平臺及其具體技術如電子電器EE架構等,先后與國創中心、斯太爾美國簽署協議,不斷實現技術開源輸出與知識產權共享。
未來,北汽新能源積極推進創新化轉型,加快由制造型企業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型,并除平臺知識產權共享之外,在三電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測試驗證、換電業務以及優質產能等方面積極探索新業務與新模式,在加速自身轉型的同時,也為行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