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油就選軒逸?第七代伊蘭特1.5L了解一下
【汽車焦點 快訊】
一般來說,當成為傳統汽油車車主之后,除了享受汽車帶來的生活便利以外,有兩項任務是車主必須要做的事情:加油、保養。盡管如今的油價已經降至5-7元/升,但對于很多依賴于開車通勤的人來說,這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正因如此,油耗成為了大多數人選車時首先考慮的因素。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日系車是省油的代表,而其中東風日產的軒逸,則又是日系車中最省油的產品。也正因如此,目前共享出行市場中,軒逸也成為了司機們最喜歡的車型之一,畢竟能省一點就意味著多掙一點。這樣的局面持續了一段時間,而隨著北京現代第七代伊蘭特的上市,軒逸一家“獨省”的局面,也就此打破。
算經濟賬第七代伊蘭特6年可省3次保養
先來一組直接的數據對比:第七代伊蘭特1.5L排量車型的百公里綜合工況油耗為4.9升,軒逸1.6L排量車型的百公里綜合工況油耗為5.1升。
從數據可以看出,第七代伊蘭特1.5L排量車型的油耗相比軒逸要有0.2升/百公里優勢,這是個什么概念呢?舉個例子,按照新車使用周期6年10萬公里計算,0.2升/百公里的油耗優勢相當于為車主節省了200升汽油,按照當下油價計算,至少能為車主節省1200元,相當于一輛車的三次保養費用,對于車主而言,這樣的優勢無疑是具有吸引力的。
再舉個例子,第七代伊蘭特和軒逸的油箱容積均為47升,加滿油的情況下,第七代伊蘭特的行駛距離可達959公里,而同樣情況下軒逸可以跑922公里,二者一箱油的續航里程相差37公里,相當于繞北京二環一圈的距離還要長。
由此來看,從用車成本與使用性價比方面,第七代伊蘭特1.5L排量車型盡管在油耗數據上僅僅比軒逸1.6L排量車型低了0.2升/百公里,但從長期使用來看,第七代伊蘭特能夠為車主提供更優惠的用車成本與更長的續航能力。
算技術賬第七代伊蘭特技術引導油耗下降
事實上,通過算油費的經濟賬,只是油耗帶來的表面部分,深究其內核,油耗數據更反應出的是車輛動力總成、總裝能力的技術水平。
首先動力總成方面,眾所周知,一款汽車要想擁有強大的動力,勢必就需要加大發動機的排量,增加更多的燃油噴射,才能讓發動機在做功過程中釋放出更大的能量。正因如此,滿足日常出行需求又能降低油耗就成為近年來發動機技術研發的核心部分。在第七代伊蘭特和軒逸兩款車型中,首先在排量上,第七代伊蘭特為1.5L、軒逸為1.6L,而正是這0.1L的差異,也讓第七代伊蘭特擁有了更低油耗的基礎。在傳動部分,兩款車型均采用了CVT無級變速器,能夠有效輸出動力的同時,實現節省燃油。
除了核心的動力總成對油耗的影響外,車身重量、輪胎尺寸匹配、智能科技配置等因素,也影響著車輛油耗。首先在車身重量方面,第七代伊蘭特的裝備質量為1240千克,軒逸為1288千克,相比較來看,軒逸的車身重量多出了48千克,幾乎為一名成年女性的體重,相當于行車過程中始終多帶一位乘客,油耗也從這多出的48千克增加。在輪胎尺寸方面,作為汽車唯一與地面接觸的部分,輪胎型號的匹配關乎著車輛行駛性能。其中,第七代伊蘭特的采用225/45 R17輪胎尺寸、軒逸為215/50 R17,相比較來看軒逸擁有更窄的輪胎橫截面,與路面的摩擦阻力更小,在這一環節中,軒逸的省油表現更勝一籌。
在智能科技配置方面,一直以來,人為因素也是造成車輛油耗增加的重要原因,而隨著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逐漸成為普及配置出現在汽車產品中,在幫助人們提升行車體驗的同時,也從智能化方面減少了人為干預的油耗增加。比如,第七代伊蘭特配備的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無論是堵車還是高速巡航,車輛都能自適應跟車速度與距離,不僅確保行車安全,更減少了節氣門的忽增忽減,達到節省燃油的目的。相比較來看,軒逸并沒有配備相關智能配置,還是只能依靠人為的駕駛干預來控制油耗,稍遜一籌。
綜合來看,無論是從人們最常關注的經濟賬來看,還是從經常被人們忽略的技術賬來看,第七代伊蘭特相較于軒逸在油耗水平上無疑處于絕對的領先,不僅能夠為人們節省下油費用于多樣化的汽車生活,更通過智能科技的應用,為人們的日常行車提供了全新體驗。(綜合-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