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轎首選空間大的?正中第七代伊蘭特法門
【汽車焦點 快訊】
買車時人們常說“一寸長一寸強”,但同時也有人說不能盲目追求尺寸,舒適性有著太多其他因素影響。那么,對于想買一輛家轎的你來說,是選擁有2720mm軸距的第七代伊蘭特,還是有著“大沙發”之稱的軒逸?
可以先劇透一下,在前不久剛剛公布的美國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簡稱KBB)當中,第七代伊蘭特力壓群雄成為了2021最佳年度緊湊級車。作為每年都會通過其龐大的評選團隊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消費建議的國際權威,為什么會對第七代伊蘭特青睞有加?
超大空間,誰又能不愛呢
作為一款家轎,舒適性幾乎就是決定成敗的全部。這也是軒逸在歷經十幾代車型之后,仍然堅持通過超柔軟座椅換來“大沙發”之稱的原因,但毫無疑問的是,空間是一款家轎談論舒適性的基礎,這也是為什么軒逸在2006年告別“藍鳥”之名后,便將軸距從2620mm一口氣加大到2700mm的原因之一,講真,在15年前這樣的軸距面對更多2600+的對手們確實非常有競爭力了。
但問題是,十幾年過去了,保留著“大沙發”之稱的軒逸來到了第14代產品,也用上了雷諾-日產聯盟的全新CMF平臺,但軸距僅僅提升了12mm。
相比之下,前不久剛剛上市的第七代伊蘭特軸距直接一步到位達到了2720mm,成為了目前在售同級家轎中軸距最長的產品,為車內寬適的乘坐空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關鍵的是,第七代伊蘭特的超長軸距并不像其他品牌有些產品單純“拉皮”得到的尺寸加長,而是從產品平臺的層次全面支撐起一款現代家轎空間舒適性的基礎保證。
第七代伊蘭特基于現代汽車第三代技術平臺i-GMP打造,具有設計更創新、碰撞更安全、能效更卓越、操控更運動、空間更舒適五大核心優勢。在整車尺寸和空間上,i-GMP平臺具有短前懸,長軸距,長后懸,低重心的設計特點。2720mm的軸距在整車研發時就已經是最優之選,而非先搞一個基本版,然后再硬性拉長推出的長軸距版,從源頭保證了整車的設計完整性。
此外,第七代伊蘭特在保證整體比列的協調以及內部空間的充裕下,加寬車身至1810mm、降低車高至1415mm,更加低趴、寬體的造型打造出同級最佳的車身姿態。與此同時,i-GMP平臺帶來的低重心設計優勢,不僅帶來了更平坦的后排地板,還讓造型低趴的第七代伊蘭特同樣擁有十分優秀的頭部空間。而空間寬敞也正是第七代伊蘭特在美國KBB榜單上擊敗其他競品的關鍵原因。
空間不夠,拿啥來湊?
和尺寸上的進步相比,第14代軒逸意識到了如今智能技術對家轎的重要性,于是在全新一代產品上配備了日產智聯車載系統和日產智行技術,從車內人機交互到主動安全的駕駛輔助提升這款家轎帶給人們的舒適體驗。
然而坐進車內就會發現似乎事實并沒有想象的這樣美好。軒逸全系配備的仍然都是機械式儀表盤,就算是頂配型號也只是在兩個機械儀表中間夾著一塊7英寸的液晶屏幕,這幾乎是幾年前的自主品牌水平,而中控屏也僅僅有8英寸,也就是很多主流產品中控屏幕的入門水平。
相比之下,第七代伊蘭特同級獨有的雙10.25英寸智慧連體屏絕對能讓不少人直呼“好家伙”,而且中控屏的角度等設計細節十分考究,配合直觀的手勢操作帶來“一目了然、一手掌握”的交互體驗。
有了尺寸更大的屏幕,人們當然會對其背后的智能交互充滿期待。第七代伊蘭特搭載的是第三代智能網聯系統,與軒逸的日產智聯車載系統相比,不僅擁有能控制更多功能的語音操作,還能實現車家互聯互控,特別是對于已經擁有智能家居的用戶來說,能夠在回家的路上提前打開加濕器、空調,甚至是電飯煲,到家之后盡管享用就是了,這對很多擔心出門是否關燈的小伙伴來說簡直不能更友好了,上班路上在車里對著第七代伊蘭特說一聲就行了。
在ADAS輔助駕駛部分,第七代伊蘭特更是全面超越,其搭載了Hyundai 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統,擁有同級最多的23項ADAS配置,簡單點說,那些在軒逸上只能“預警”“提醒”的功能,第七代伊蘭特還能在關鍵時刻“拉一把”,讓年輕的新手用戶不必面對各種警報提醒而驚慌失措,危機之時第七代伊蘭特會自動接管車輛控制,在用戶還沒反應過來時化險為夷。對了,這些豐富、領先的智能科技配置,也是美國KBB評選第七代伊蘭特為年度最佳緊湊級車的另一個關鍵原因。
可以說,面對空間大、配置豐富的第七代伊蘭特,第14代軒逸似乎只剩下了“大沙發”一個美稱,而這也正是這幾年家轎市場最鮮明的寫照:大空間永遠是王道、全面領先要比“一招鮮”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