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藍谷開啟極寒測試 多項核心技術破解冬季用車難題
【汽車焦點 快訊】
續航里程打折、充電速度變慢、再冷都不敢開空調。冬天來臨,怕冷的不只有人,還有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如何“抗寒”,又如何讓電動汽車在低溫下的表現更出色?近日,北汽新能源在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試驗基地正式啟動2020-2021冬季極寒測試,充分驗證極寒條件下電動汽車各項技術應用,切實解決用戶在極寒環境下使用電動汽車的痛點。

冬季極寒測試是北汽新能源對新車整車“三高(高寒高原高溫)”試驗的項目之一,其試驗區域多位于最低氣溫在-30℃以下的高寒地區,試驗日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之間。試驗以測試三電性能、整車環境適應性、基礎標定以及對標試驗為目的,驗證車輛在極寒地區是否符合設計狀態和使用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新能源是新能源行業中唯一擁有冬季極寒測試場地的車企,可見其對于極寒環境下產品性能的重視程度。
本次極寒測試由策略標定、策略驗證、性能試驗、主觀評價、低溫環境適應性試驗五部分組成,在呼倫貝爾試驗基地,北汽新能源將對18個車型、44輛試驗樣車進行極寒測試。測試的內容一方面包括對低溫環境下動力電池搭載、熱管理系統、低溫冷啟動、底盤懸架、動力、車身剛性等測試驗證;另一方面還對電機輔助加熱動力電池功能、智能能量管理功能、多熱源余熱回收補氣增焓熱泵、二氧化碳熱泵空調系統等進行技術評價研究,進一步提升低溫環境下的車輛三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以車輛智能能量管理功能為例,通過極寒測試,目的為了研究智能識別通勤、長途等出行模式,調整不同的行車加熱策略、充電截止策略、能量回收策略,以提升整車行車和充電的經濟性。
參加本次極寒測試的北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動汽車作為節能環保的標志性產品,近年來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不過,受限于低溫環境下的電動汽車運行短板,東北及高寒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新能源汽車的“禁區”。只有破解極寒條件下一系列的技術難題,切實解決用戶在極寒環境下使用電動汽車的痛點,才能拓寬了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并加快新能源汽車普及。

據了解,北汽新能源的研發團隊每年都會攜旗下多款產品前往黑龍江黑河及呼倫貝爾等極寒地區,對極寒環境下電動汽車關鍵技術進行驗證,是電動車企中為數不多每年都會進行高寒試驗的企業。
通過不斷的測試和嚴苛的驗證,北汽新能源積累了大量技術。今年1月,北汽新能源在黑龍江成功進行了超低溫冷啟動測試和超低溫熱泵空調測試,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全氣候電池、低溫增焓空調、全氣候整車控制三項核心關鍵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針對極寒環境,北汽新能源還研發出了極寒技術群,包含駐車保溫、遠程充電保溫、電池速加熱、矩陣閃充、低溫行車能量自適應、能量智能回收、超低溫熱泵空調系統等一系列極寒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車在極寒條件下的運行狀態,提高低溫下的整車續航里程和充放電能力。目前,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ARCFOX極狐首款量產車ARCFOX極狐αT已采用極寒技術群,其搭載的電池在-7℃ 的環境下,電池能量保持率為常溫時的92%,即使在-20℃的極限環境溫度下,電池放電量仍大于85%,明顯高于行業競品。
“讓新能源汽車沒有禁區,一直是我們的理想,現在可以說我們做到了。”曾帶領北汽新能源開展極寒測試的北理工孫逢春院士表示,隨著各項極寒技術逐步成熟,新能源汽車銷往東北、內蒙古等高寒地區市場,也許不再是夢想。北汽新能源在純電動汽車技術與研發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這不僅解決了用戶出行的痛點,更持續引領著中國純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與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