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實現節能減排戰略目標 促進社會和諧 鼓勵小型電動車發展的建議
【汽車焦點 快訊】
概要:
近年來,小型電動車技術、品質不斷提升,相比中大型電動車更為經濟環保,更符合現階段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小城鎮居民短途出行需求和購買能力。小型電動車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全面小康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受行業政策、行業認知等因素影響,小型電動車發展受到一定阻礙,市場份額大幅下降。按照目前行業發展趨勢和當前產業政策導向來看,未來市場份額很可能進一步下滑。因此,在新的歷史階段,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如何尋求新的增長點持續平穩向上,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帶動社會進步,在解決我國現階段主要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針對目前小型電動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如下:一、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準;二、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三、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四、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 凸顯小型電動車優勢。
一、背景:發展小型電動車符合經濟和社會要求有利于培育汽車產業新的增長極
(一)汽車產業關乎國計民生 新能源汽車產業亟待培育新的增長極
2020年是我國決勝決戰全面小康社會、脫貧攻堅任務的收官之年。4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示:現階段要釋放消費潛力,擴大居民消費,培育壯大新的增長極,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確保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汽車消費是我國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我國汽車產業戰略布局重點,在經歷了十余年增長后正面臨巨大的現實挑戰。據行業協會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0.5萬輛和1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0.2%和56.4%。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7.7萬輛和8.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1.8%和58.6%,下降幅度超過車市整體將近20個百分點。
汽車產業具備上下游鏈條長、涉及行業眾多的特點,可發揮龍頭產業作用帶動國民經濟發展。如何在汽車產業變革時期,培育市場新的增長極,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是在決勝全面小康關鍵時期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體亟待思考的問題。
(二)發展小型電動車更符合我國能源安全和節能環保要求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戰略競爭力。我國是石油資源相對緊缺的國家,據公開數據,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量50572萬噸,增長9.5%,石油對外依存度達70.8%。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急劇增加,已經對國內燃油供應構成極大壓力。我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2020年能源發展主要目標包括能源安全保障,提出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增強能源安全戰略保障能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清潔替代水平。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可以減少汽車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
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發展電動汽車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節能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小型電動車作為新能源汽車中的重要細分品類,由于產品價格更低、停車占地面積更小,在節能減排、資源利用上相比大型電動汽車更具優勢。同時,社會資源消耗少,通行效率高。小型電動車車身尺寸較小,能夠節省停車用地,有利于解決大城市停車資源緊張難題。同時,還可以增加公路通過量,有利于緩解地面交通壓力,提高城市通行效率。
(三) 受補貼政策導向影響 小型電動車的發展受到沖擊
然而,近兩年小型電動車市場卻并沒有出現噴薄式發展,特別是2015年以來其市場份額開始急劇下降。
據行業協會統計,我國A00級和A0級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2015年為87%,2016年這一數字下降至61%,2017年市場份額再度回升至76%,而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后,小型電動車的市場占比迅速下降至65%,其中A00級電動汽車直接下降了20個百分點,市場份額不足50%。而從最新發布的2020-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來看,未來幾年內小型電動車市場份額還將繼續下降。
二、現存問題及分析: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阻礙小型電動車發展
(一)新能源汽車補貼唯“里程論” 政策標準粗放單一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劃分維度不合理,過度推崇高續駛里程。業內普遍認為,導致小型電動車出現大幅下滑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車型的限制,續駛里程相對不高,從而在以里程為主導的補貼標準中能享受的補貼數額越來越少,因此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去價格優勢。在2018年的補貼政策中,續駛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產品補貼已被直接取消,2019年版補貼政策將里程門檻提升至250公里,至2020年4月最新政策再度提升至300公里。
然而受車長、車重等客觀因素制約,小型電動車以滿足消費者日常出行為目的,在續駛里程方面處于天然“劣勢”。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小型電動車的續駛里程不到300公里,新政實施后,小型電動車幾乎拿不到國家財政補貼。
(二)業內對小型電動車產品認知落后于實際發展水平
目前,業內仍存在對小型電動車的諸多認知誤區,如認為小型電動車技術含量低、粗制濫造,影響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認為小型電動車的發展會影響汽車工業進步。
實際上,小型電動車近年來的發展已經滿足我國汽車“新四化”要求。小型電動車從使用材料和制造過程上均要求“輕量化”,整車設計和制造工藝顯著提升;小型電動車通過更低的電量獲得更高的續駛里程,耗電量僅為中大型電動汽車的三分之一;在合理設計的前提下,小型電動車內部空間充足,可滿足乘坐和載物需求,可覆蓋城鄉通勤、市內短途用車需求。此外,一些智能網絡系統、自動駕駛技術正在逐漸應用于小型電動車中。
國際上,一些汽車工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如德國、法國、西班牙、美國、日本等,非常重視小型車的發展,并出臺小型車專門政策,對小型車的質量、高度、速度、外形大小等進行了統一規定。日本為刺激小型車K-car消費,在停車管理、稅費、保險等領域給予了相當有利的發展環境。從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發展經驗來看,小型車符合現代城市發展需求,不會影響汽車工業的進步。
(三)受政策影響 電動汽車發展過度追求高里程導致資源浪費
《2018年中國城市通勤研究報告》結果顯示,2017年國內GDP排名前十城市中,北京居民通勤距離最長平均13.2km,上海市排名第二平均12.4km,重慶第三平均12.2km,武漢居民通勤距離最短平均8.2km。按照每天平均通勤4次保守估計,國內一、二線城市居民日常通勤距離約60km,百強縣居民平均每日出行距離比一線城市少36%,約在30-40公里之間。
以每周5天工作日計算,理論上300公里續駛里程已經可以滿足一個星期的使用。而目前400公里已經成為起步水平,最高續駛里程甚至達到700公里,大幅超過城鄉居民日常出行距離,存在一定資源和能源浪費。
三、相關建議:多措并舉促進小型電動車快速發展
(一)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準
小型車并不是低質廉價的代名詞,它完全可以打造出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具有品牌效應的產品,應將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小型電動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重點之一。
為了保障產品安全和小型車健康發展,建議國家出臺小型電動車專門管理政策,對小型電動車產品定義、技術標準、售后服務等進行合理引導,促使小型電動車市場規范化、體系化運行。
首先,明確小型電動車范圍,劃分產品等級,將小型電動車和低速電動車、中大型電動車區分開來。參照燃油車等級劃分標準,按照車身尺寸、整備質量、續駛里程可將小型電動車分為A1、A2兩個級別;其次,規定小型電動車最高設計車速須達到80公里/時以上。
參數(單位) A1A2
車長(m)(3.0-3.5)(含3.5-4.0)
車寬(m)(1.5-1.6)(含1.6-1.7)
車高(m)≤1.6≤1.8
整備質量(t)(0.5-1)(1-1.3)
最高設計時速(km)≥80≥80
(二)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
為保障社會資源合理分配、兼顧不同群體社會公平,建議針對小型電動車出臺補貼政策,兼顧小型電動車和其他級別新能源汽車用戶分配公平,保障小型車用戶權益,鼓勵小型電動車消費,緩解中低收入家庭汽車消費經濟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實際運行中產生了諸多問題,特別是以續駛里程為界限劃分補貼等級,客觀上導致了電動汽車過度追求高續駛里程,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浪費。目前市面上部分電動汽車為增加續駛里程,大量疊加電池,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不僅沒有提高電動汽車環保節能效果,違背節能環保初衷,更為嚴重的是加大了電動汽車安全隱患,增加了電動汽車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因此,建議國家出臺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補貼政策,從耗電量、輕量化程度等維度制定新的標準體系,促進電動汽車技術和品質不斷提升。對于符合A1、A2產品標準的小型電動車按照耗電量進行梯級補貼。
(三)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
由于小型電動車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能源、資源較少,因此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看,建議在金融政策、購車資格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小型電動車發展。
建議完善現行新能源汽車消費稅收優惠政策,給予小型電動車更大的稅收支持,將小型電動車和其他類別新能源汽車進行差異化管理。如購買小型電動車的用戶除了在享受免征購置稅、車船稅減半的基礎上,還可在汽車金融保險等方面享有小型電動車專屬優惠。
小型車占地面積小、通行率高,建議在停車費、過路費等方面給予小型電動車優惠支持,如停車場、高速路口收費站按照車型級別制定梯級收費政策,對不同級別車型差異化管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可根據通行需要,適度增設小型車專用車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
(四)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凸顯小型電動車優勢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擴大,動力電池回收問題日益突出。有關部門應加快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辦法,圍繞動力蓄電池設計、生產、銷售、運輸、回收利用及無害化處置等環節構建回收利用體系,引導動力電池回收規范發展,減少電池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由于小型電動車單位耗電量更低、更節能環保,電池回收利用成本更低,因此在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相關政策法規時,分級管理,凸顯小型電動車優勢,保障電動汽車從生產、使用到回收全生命周期內堅持綠色節能、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