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疫情更像催化劑,倒逼著企業加速變革
【汽車焦點 快訊】
人物:李霞
吉致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采訪:王丹妮
《中國汽車金融》主編
中國汽車金融首席研究員
中國汽車金融界,它比中國汽車界更是一個男人的世界,只有那么兩三位女超人在那里,顯得特別耀眼,李霞,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柔弱的身軀,溫和的語氣,淡定的神情。當你了解她之后,會再給她一個標簽:無比堅毅的心。
作為一位年輕的汽車金融界“老人”,李霞帶領團隊籌建了吉致汽車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致”),并在公司成立后帶領著團隊穩打穩扎,摸索出適合吉致的一套打法。2019年,吉致汽車金融資產規模突破315億元,全年實現新增零售合同量突破44萬單,同比增長50%。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中國汽車產業迎來更大的考驗,也讓大家開始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今天,中國汽車金融實驗室帶領大家走進吉致,對話吉致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李霞,看看吉致如何應對這場疫情,聽聽她如何判斷疫情對中國車市的影響……
李霞
吉致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2019年新增零售合同量突破44萬單,同比增長50%
2019年,在全力支持三大主機廠品牌業務的同時,開啟了吉致新業務的元年:開拓多品牌業務,推進大客戶業務,發展網約車業務等。
《中國汽車金融》:
從2015年8月成立至今,吉致金融一直在勤練內功,截止到2019年底,吉致金融交出了怎樣的一份成績單?
李霞:
吉致汽車金融自2015年8月成立起,以零售業務為主,我們通過摸索,總結出了適合吉致的一套打法,我們以客戶為中心、賦能經銷商、服務主機廠,全力支持三大主機廠品牌業務發展,積極思考整合已有的各項資源,不斷豐富和迭代產品,實現業務的向上突破,并開始探索利用數字化技術來實現業務創新和業務模式優化。
依托于吉利集團持續穩健的發展,吉致經過4年多的積累和沉淀,在集團內部吉利、領克、沃爾沃三大品牌基盤已經趨于穩定,市場占有率處于領先地位。
2019年,在支持三大主機廠品牌業務的同時,開啟了吉致汽車金融新業務的元年:上線路特斯、極星零售業務,開拓多品牌新車零售業務(包括新車LCV零售業務),推進大客戶業務,發展網約車業務,并探索認證二手車業務。
《中國汽車金融》:
2019年公司銷售業績如何?吉利集團對吉致金融的表現滿意嗎?
李霞:
2019年,吉致汽車金融資產規模突破315億元,全年實現了新增零售合同量突破44萬單,較2018年實現50%的增長;同時,在利潤率、滲透率、市占率方面均達到了年度既定目標。吉致汽車金融在2019年雖有波折,最終通過努力完成了集團及股東方的期待目標。
《中國汽車金融》:
剛才您也談到公司在2019年開展多品牌業務,這項業務成果怎么樣?
李霞:
開展多品牌業務迄今已將近一年時間,至今累計放款超6000單,可開展相關業務的網點遍布全國19個省、直轄市。我們目前仍在多品牌業務的發展初期,業務體系和產品制度還在不斷完善。
《中國汽車金融》:
吉利集團下面有家租賃公司——浙江智慧普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你們和這家租賃公司的業務是怎么劃分的,有合作嗎?
李霞:
智慧租賃是吉致的兄弟公司,一直都有分工與合作,未來,雙方會探索更多的深度協同方式。
疫情更像催化劑,倒逼著企業加速變革
過去的兩個多月里,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吉致金融也同樣需要審視我們當下所處的階段、疫情的影響和復工之后的發展方向。我們作了很多積極的思考與創新嘗試,加快數字化進程,積極配合和支持主機廠、經銷商實現業務模式轉型,開拓更多的消費場景,共克時艱。
《中國汽車金融》:
我們都以為2019年的車市十分不容易了,沒想到2020年以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開場。您覺得這次疫情對中國車市乃至全球汽車產業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李霞:
開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侵襲了中國和全球許多地區,對這些地區的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汽車行業就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災區”之一。隨著政府部門采取緊急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情況在逐漸好轉,各行各業在安全有序的進行復工。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這次疫情與非典時期汽車市場的大環境不同,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商品,普遍依賴線下交易,近兩年中國車市本就不容樂觀,當下已經進入存量市場的競爭,疫情之后大幅增長可能性有限。
我們對吉利集團充滿信心,對吉利集團的產品充滿信心,我們做好產品、做到極致的客戶體驗,才能在存量市場搏殺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中國汽車金融》:
這次疫情對銷售終端影響也應該蠻大的,你們怎么應對?
李霞:
從根本上講,危機是不能被提前準備好的;疫情之下,線下銷售渠道受到較大沖擊,客流量銳減,各主機廠、經銷商紛紛轉戰線上,通過線上直播、線上看車、講車服務等形式營銷。汽車金融服務作為汽車行業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我們作了很多積極的思考與創新嘗試,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積極配合和支持主機廠、經銷商實現業務模式轉型,開拓多元化的消費場景等等。我們要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處,當危機來臨時,要正確地認知危機,堅定長期艱苦奮斗的信心,洞察危機當中孕育的生機,才能保持戰略定力。
這次疫情也引發了大家對公共交通安全出行問題的思考,讓汽車行業看到了未來客戶更高的需求,即如何實現“駕乘者的健康安全出行”。吉利發布了全方位健康車計劃,是行業第一個將CN95級空調濾芯應用到汽車上的企業;吉利對老車主全部免費更換了濾芯,同時送出保險關懷。所以,我認為這場疫情更像是催化劑,倒逼著企業加速變革,我相信危機之中永遠蘊藏著機遇。
重點從業務流程、團隊管理方面幫助支援經銷商
業務上加快了線上流程的開發和推廣速度,電子合同已經上線,并已在10余家經銷商進行試點。同時通過自主打造的線上學習平臺,讓經銷商的金融專員和銷售顧問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自我充實;也組織多場競賽考試,以賽代練,讓經銷商的團隊活躍起來,為疫情結束后的業務恢復打好基礎。
《中國汽車金融》:
這次很多企業在應對疫情時,都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吉利是怎么做的?吉致金融又是怎么做的?
李霞:
吉利控股集團攜手李書福公益基金會,設立2億元人民幣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專項基金,集團協同旗下多家海外子公司緊急籌措購買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療物資支援國內疫情嚴重地區。
疫情初始,吉致疾控應急小組迅速成立,除了每日跟進員工的身體狀況,了解員工的行程安排,督促員工嚴格遵守隔離期規定,還為員工準備了全方位的防御物資。為了避免員工聚集而帶來的風險,公司兩次延長現場復工時間,全員開啟“云端工作”模式。此外,公司專門采購了一批醫用口罩,發往武漢地區的各經銷商處,用以支援當地經銷商疫情防疫工作。
《中國汽車金融》:
這次突發的疫情讓經銷商和汽車金融公司都被強行按下暫停鍵,在無法開展線下業務的特殊時期里,吉致金融有什么應對措施,同時對合作經銷商在業務開展上提供了哪些支持?
李霞:
這個問題我是從行業幫扶、業務流程、團隊管理三個角度來看的。
首先,吉致在第一時間成立專案小組,密切關注全國經銷商伙伴的身體狀況,安撫他們因突發疫情對業務經營的擔憂心情,連日制訂了對經銷商提供例如免除最長5個月的監管費,延期還款服務等實際的幫扶措施。
與此同時,吉致加快了全線上流程的開發和推廣速度,我們的電子合同已經上線,并已在10余家經銷商進行試點。由于前期汽車金融還是偏線下體驗的業務流程,我們自己和經銷商都還需要適應和磨合,業務流程和技術本身也需要打磨。
從團隊管理的角度來講,由于購車需求被暫時壓制,經銷商普遍銷量下滑嚴重,這個時候團隊最容易產生倦怠和各種不穩定因素,吉致金融通過我們自主打造的線上學習平臺,讓經銷商的金融專員和銷售顧問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自我充實,尋找日常業務中的知識盲點和漏洞,我們也組織了多場競賽考試,以賽代練,讓經銷商的團隊活躍起來,為疫情結束后的業務恢復打好基礎。
更加智能互聯的時候,更應該關注風險
公司今年也設立了數字化辦公室,以加速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還將上線反欺詐系統,通過規則、制度、流程建立反欺詐能力,支持線上業務的健康發展。
《中國汽車金融》:
業界在擔心,疫情可能會導壞帳率上升,這里面也不排除會有惡意欠款情況的發生,根據你們的統計,2月份的逾期率是否在升高?吉致金融怎么在這種特殊時刻既做好人文關懷,又把好風控關?
李霞:
傳統上春節和長假所在月份是全年逾期率較高的月份,今年疊加疫情因素,2月份的逾期率相比以往會有較明顯的升高。
為了做好疫情期間客戶的人文關懷,同時也根據人行的指導意見,自2月初起,吉致推出疫情影響下的還款寬限期方案。我們也將在3月份對受影響的客群做進一步分類,對于醫護人員、政府工作人員或因疫情而受到影響的普通車主,吉致都為他們定制了延期還款政策。同時,在臨近還款日前我們還會做一次還款提醒,避免客戶出現逾期風險。
《中國汽車金融》:
在線平臺可以說在這次疫情中大顯身手,吉致金融在這方面有什么創新?有一些平臺開始推出線上貸款,但線上貸款又經常是欺詐的重地,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建設在線平臺,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李霞:
在更加智能互聯的時候,更加應該關注風險,之前我們一部分風險防控能力是有賴于經銷商和有經驗的金融專員,線上平臺讓我們直接接觸到了C端,對客戶資質的辨別能力將更加依賴技術和金融公司自己的數據、經驗、知識的積累,以及風控模型的設置。
公司在今年將上線反欺詐系統,通過規則、制度、流程建立反欺詐能力,支持線上業務的健康發展。因為購車行為目前還是一個需要線下落地承接的模式,因此,我們并不是說經銷商已經完全失去了防控客戶欺詐的能力和抓手,只是發生了商業模式上的一些改變,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定義線上業務流程中金融公司和經銷商的權力和責任。
期待新一輪的汽車革命加速到來
疫情之后會有小的爆發,但不會如17年前那么強勁,置換的需求可能會更多。疫情爆發也觸發了汽車廠商對消費者多維度出行需求的深度思考,隨著新的消費需求被不斷挖掘,汽車的更多功能被開啟。
吉致希望跟著集團的整體規劃提升在線能力,助力線上購車模式。將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是一個新的業務趨勢,吉致金融會在這個過程中做好產品力和服務能力的雙提升。
《中國汽車金融》:
您如何判斷疫后的中國車市?
李霞:
自2018年以來,國內車市進入深度調整期,國內汽車快速普及階段已基本結束,汽車行業也進入了存量市場階段。對于車市的發展走向更多的還是要看國內整體經濟的發展趨勢。疊加疫情的影響,全年的車市仍不樂觀。
大家可能很容易會聯想到2003年非典后,中國迎來了新世紀以來的第一次汽車銷售爆發點。但和17年前的車市相比,如今又有很大的不同。中國早已成為汽車產銷全球第一的汽車大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6億。乘用車已經由增量競爭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我判斷,疫情之后會有小的爆發,但不會如17年前那么強勁,還需要結合國家政策面的調整來看,置換的需求可能會更多。
疫情的爆發也觸發了汽車廠商對消費者多維度出行需求的深度思考,隨著新的消費需求被不斷挖掘,汽車的更多功能被開啟。疫情同時也啟發吉利,汽車的發展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公眾對健康有了更多要求,車企應當思考消費者的需求是什么。目前,吉利已投入3.7億元,率先啟動“全方位健康車”研發工作。我們完全可以期待新一輪的汽車革命加速到來。
《中國汽車金融》:
根據我們的調查,經過這次疫情,消費者會越來越習慣于在線上消費,包括線上購車,一些金融公司也已經嘗試與一些電商平臺展開合作,吉致金融在這方面有何計劃?
李霞:
我們理解,關于線上購車,是營銷形式的升級,例如各品牌會推出VR看車和直播說車;是購車金融流程的移動化和直銷化,例如各電商平臺和各品牌自建的商城。這些方面吉致是處于整體規劃和逐步探索的過程中。例如在線上功能搭建上,吉致已經做了全移動端的吉致管家,雖然該APP目前主要是用于經銷商場景,但因為功能的高度移動化,使得在疫情期間支持客戶不到店、經銷商不上班的情況下,就可以發起線上的金融業務申請和審批;在營銷能力提升方面,去年起吉致金融就開始轉變營銷形式,從平面營銷提升為短視頻的形式,如,春節前吉致開展了一輪為春節回家加油助力的活動,幾天的活動帶來了接近80萬客戶的圍觀和參與;疫情期間我們也推出了特殊金融產品,積極融入各經銷商的直播營銷中。
吉利集團籌建了自己的電商公司,吉致也希望跟著集團的整體規劃提升在線能力,助力線上購車的模式。我們相信,疫情是特殊時期,是階段性的,將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是一個新的業務趨勢,吉致金融會在這個過程中做好產品力和服務能力的雙提升。
吉利的全球化道路并沒有因為疫情減緩步伐,吉利集團天地一體化立體智慧出行生態方案也在穩步推進,吉利在向科技集團轉型以及全球化進程上沒有暫停鍵。2020年是吉致下一個5年戰略規劃的元年,也是業務版圖拓展的元年,我們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處,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進組織變革和企業文化升級、堅定不移地實施數字化轉型,才能探索出適合吉致的生存、成長之道。
《中國汽車金融》:
謝謝李霞總,祝愿吉致越來越好,也希望所有有準備的企業在這次疫情中“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