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汽車新創峰會:穿越寒冬,直面未來
【汽車焦點 快訊】
11月20日,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以“穿越寒冬,直面未來”為主題的2019中國汽車新創峰會,在廣州康萊德酒店隆重舉行。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蘇偉銘、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蔣健等行業嘉賓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面對當前復雜的汽車市場環境和產業發展趨勢的“革新破局”之道。來自生產、制造到銷售的全汽車產業鏈20多位知名企業高層與行業資深專家,帶來了一場思維盛宴。21世紀經濟報道與羅蘭貝格聯合發布《中國智能網聯發展報告》,圍繞千億級別市場容量、場景化漸進式的商業化落地路徑、底層技術瓶頸、產業生態四個核心方面,作出了深刻的探討和觀察。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汽車由傳統的燃油車,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四化”轉型。所有的車企都深刻參與到了這場全面而深刻的變革之中。
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兼首席執行官蘇偉銘帶來了一位特殊的嘉賓——人工智能機器人Viva。Viva完全按照人類智能出行伙伴來設計,它不僅僅只是一個語音助手,而是更懂得人類情感、能夠提供更好的出行陪伴的AI。
這是Viva在全球的首次公開亮相,并在現場與蘇偉銘進行對話,暢談智慧出行。

圖片: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兼首席執行官蘇偉銘和Viva在舞臺互動
“到2025年前后,車聯網、電動車的售后服務等等會趨于完善。同時,人工智能會極大改變傳統意義上駕駛者和乘車人的感受和體驗。此外,例如5G和語音識別等更多新技術,都會導致出行服務和出行感受發生很大變化。”蘇偉銘表示。
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也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技術路徑。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海外相比,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在V2X、政府投入、交通設施方面大量投資的趨勢等領域。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20多個智能網聯的示范區。2030年代左右,智能網聯汽車的初步應用,是非常有可能在中國實現的。”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蔣健說。

圖片: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蔣健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赟認為,智能網聯將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供各位產業鏈上的玩家爭奪。他認為,智能網聯汽車的思維模式正變得更清晰,在這個過程中,無法以一個類別的企業來主導整個顛覆性趨勢的發展,主機廠、零部件、供應商、互聯網背景的軟件算法企業都需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深入競合的關系,整體的聯盟化趨勢會更明顯。

圖片: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赟
智能化離我們越來越近,電動車也將穿越補貼退坡帶來的短暫寒冬,迎接春天。
“新能源汽車已經到了新的拐點。過去,政策驅動、補貼在新能源汽車銷量中起到的促進作用很大。今年,補貼退坡之后將進入一個新時期,車企真正靠產品和服務贏得用戶,從汽油車的手中爭搶用戶的時間點已經到來。”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表示。

圖片: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 李斌
由“新四化”帶來的產業巨變,正在重新塑造汽車行業的格局,也給中國汽車帶來了巨大機遇。
“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市場、有最完整的產業鏈和最先進的理念,只要我們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未來一定會在汽車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涌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副總編輯、二十一世紀報系黨委書記、總裁、總編輯鄧紅輝說。

圖片: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副總編輯、二十一世紀報系黨委書記、總裁、總編輯鄧紅輝
“智能+電動”重新定義汽車
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帶來的沖擊,中國新能源銷量已經連續4個月下滑,面臨著從政策驅動專由市場驅動的關鍵時期。

圖片:圓桌論壇·智能電動汽車的現在與未來
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到一定時候,哪怕銷量會下降,補貼也必須退出。只有這樣,才能恢復市場的真正面目。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失去了激勵政策,政府正在制定很多其他的激勵政策。王秉剛強調,他對電動汽車仍然充滿信心。
隨著一頁頁PPT逐漸化作現實,開始邁入交付階段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們,卻不得不直面殘酷的市場挑戰。
“我們既要看到冬天的到來,又要看到春天不遠,但是這個不遠沒有人知道有多遠,所以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當競爭真正到來的時候,如果規模沒有起來、品牌沒有起來、沒有過冬的‘彈藥’彈藥,該如何活著度過冬天,在下一輪競爭里面獲得價值,這是新造車企業的挑戰。”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
他認為,新造車企業需要在“冬天”換個角度思考,在中端、中高端市場把規模做起來、把品牌做起來、把品質做好,再加上科技賦能的差異,會形成和原來“以性價比為競爭”完全不一樣的邏輯。
傳統車企也對電動車業務開始轉換思路,尋找更加合適的發展路徑。
“作為一個經營純電動汽車的企業,如果想實現盈虧平衡,要達到十萬輛以上的規模。在未來的競爭中,應該是科技+成本的競爭,科技讓我們產品更有魅力,把傳統燃油車客戶吸引過來。”廣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肖勇說。
寰球汽車傳媒集團董事長吳迎秋同樣認為,如何實現規模化是值得考慮的問題,是否能跟時間賽跑,是新能源汽車面臨的一大難題。
與此同時,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也與汽車電動化形成一股合力,賦予汽車更深的內涵。
奇瑞雄獅科技總經理鄔學斌認為,和相對傳統汽車相比,電動車對智能化有著更加剛性的需求。電動車和智能化兩個技術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這兩個技術也可以給中國自主品牌的產品打上一劑強心針。
通過智能網聯切入汽車行業的互聯網巨頭,則希望打造自己的生態圈,在未來的汽車行業中獲得一定話語權。
騰訊車聯產品副總經理、梧桐車聯CEO潘家驊認為,智能電動汽車,才是汽車行業的未來。
“電動車是全電,變化的不僅僅是能源本身,而是整個汽車電子架構的全電驅動。傳統燃油汽車和電動車好比模擬電話和數字電話,在模擬電話上同樣也可以增加新的智能和生態。但是我非常堅信,只有新的電動車架構才能帶來真正的智能,只有智能電動才是未來。” 潘家驊說。
在億咖通科技CEO沈子瑜看來,無論是智能電動汽車還是智能網聯汽車,根本問題是要解決產品和用戶感知的問題。只要產品可以給客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價值,產品就有競爭力。
自動駕駛商業化還有多遠?

圖片:圓桌論壇·自動駕駛商業化
隨著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興起,自動駕駛作為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的高級形態,成為汽車行業競相角逐的陣地。
不過,多位參會嘉賓認為,完全脫離人為操作的高級別自動駕駛仍然遙遠。受核心技術突破、成本控制以及標準法規制定等各種因素的制約,高級別自動駕駛距真正大規模商業化落地還有很長的距離。
小馬智行廣州總部總經理張寧認為,從技術的角度而言,他們有希望在五年內實現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L4級別自動駕駛,但真正能夠實現的利潤的商業化運營,還需要汽車行業和出行行業五到十年的共同打磨。
文遠知行工程資深副總裁鐘華相對樂觀,他認為在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場景下,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步伐相對較快,兩到三年年內便可以讓收入與成本打平。
自動駕駛有很多應用場景,除了無人駕駛出租車等乘用車場景之外,也有很多商用車場景。上汽集團商用車技術中心軟件與智能中心智能駕駛負責人賴杰認為,礦區、碼頭等封閉道路場景對自動駕駛有著迫切的行業需求,自動駕駛技術將會率先在商用車領域落地,但他同時指出,技術落地需要產業協同的支撐,這條路仍然艱辛。
自動駕駛落地過程中,除了技術與成本等問題需要解決,涉及安全的倫理問題也很關鍵,例如,從技術開發的角度,優先保證車內人員安全還是周邊行人安全?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視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鄧志東認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提升技術成熟度來解決,當真正達到L4及以上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安全性能會顯著改善,而且可以鑒定權責邊界。
盡管商業化仍然遙遠,不過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認為,得益于在人工智能、5G等領域的發展,中國有望在自動駕駛落地方面取得先發優勢。“從硬件角度看,國內在未來兩三年之內,攝像頭、毫米波雷達、AI算法等等,相信會走到前列。”朱江明說。
深度布局未來出行

圖片:圓桌論壇·深度布局未來出行
新經濟時代“共享”概念風靡,汽車共享經濟已經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時期。車企也希望在市場寒冬中開辟新的增長點,搶占未來出行先機。向出行服務提供商轉型,已然成為大趨勢。
神州優車高級副總裁臧中堂認為,基于“新四化”的時代趨勢,出行可能會成為整車廠商的標配。在未來的競爭中,參與競爭的企業拼的是運營能力、產品服務和成本結構。只有達到最好的用戶體驗和最優的成本結構相平衡,才能跑出盈利的商業模式,創造社會價值。
“從目前預估來看,出行領域未來十年可能會形成一個萬億級以上的市場需求。曹操出行這樣的移動出行服務,就是要證明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在藍海市場里面不僅做觀望者,還要做參與者、推動者,甚至成為引領者。”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表示,在未來,主機廠與出行平臺不是誰戰勝誰或誰顛覆誰,主機廠和平臺公司相互結合的話,會有很多資源協同效應。
愛馳汽車執行副總裁蔡建軍認為,5G與大數據時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的出行方式。但不變的是,無論是傳統汽車還是新造車新勢力,面對的底層邏輯是洞察消費者需求,圍繞消費者的需求,做商業模式的變化。
“作為造車新勢力或者智能汽車的品牌,參與出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威馬汽車更多是在用戶的需求的基礎上布局整個出行場景。未來只要跟客戶相關的觸點,威馬都會探索新的出行可能性。”威馬汽車CGO王鑫說。
GoFun出行CEO譚奕則希望,未來有整合統一的平臺解決出行方案。GoFun跟主機廠之間的界限和合作是越來越融合,通過把新的汽車銷售的模式以及兩、三年的出行量產生的增值空間重新分配,能夠降低購車成本,增加購車意愿。因此,未來的出行從車輛的供給到出行服務會合為一體。
在移動出行的生態里,充電是基礎設施,但光做基礎設施不夠,對出行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成本。“星星充電通過規模優勢降低運營成本,做到充電成本還有下探空間。同時,通過互聯互通降低交易的成本,利用API接口開放,把所有的數據開放給所有的公司,為消費者提供便利。”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邵丹薇說。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時,也成為了“四化”變革最有活力、動力最強的市場。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從“三電”,到整車研發、制造、銷售、售后,都涌現出了一系列優秀的企業,進行了全鏈條的創新。未來幾年將是這場變革的關鍵期,而市場也將會進入爆發期。
2019中國汽車金融年會也在同一天舉辦,來自汽車金融領域的重磅嘉賓,就新經濟態勢下,汽車金融在如何通過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幫助解決汽車廠商當前所面臨的痛點、難點,充分發揮“引擎的力量”進行深入探討,并達成共識:汽車金融正在成為汽車消費的新引擎,助力汽車銷售,是處于寒冬中車市復蘇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六屆中國汽車(金融)50人論壇成員會(閉門會議)在同一天召開,并舉行了授牌儀式。2019中國汽車「金引擎」獎評選結果也在會上公布,并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典禮(含中國汽車年度人物&年度企業、精英座駕、汽車金融服務類)。
了解更多中國汽車產業峰會信息,請點擊2019中國汽車產業峰會活動專題:
https://m.21jingji.com/jujiao/getList?ztid=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