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汽車金融智能風控是趨勢
【汽車焦點 快訊】
文/賴集悅
自2017年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汽車金融業正加速迎來強監管時代,汽車金融的監管不斷加碼,以客戶的央行征信判定還款能力的傳統金融風控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需求。
而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對解決汽車金融風控問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在汽車金融風控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行業正從傳統的風控管理向智能化風控階段過渡。在2019中國汽車金融閉門研討會(上海站),眾多嘉賓圍繞汽車金融的風控管理問題進行了經驗分享與交流。
貸前風控的機制搭建和管理
貸前,對于金融公司來說,除了資金是否穩定、金融產品是否具有優勢之外,放款速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起初大多風控流程需要通過提交證件復印件等各種材料進行審核,后來通過科技手段逐步簡化手續,包括遠程的簽單、人臉識別,通過消費平臺征信數據的應用等,使得風控更加科技化。
上海汽車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個人金融部總經理邵蘭華表示,科技賦予我們的,一個是風險上面的升級,使業務上面的能效取得了不斷突破。通過對不同產品、客群的風險級別進行解析,為審貸這邊制定區別化的審批策略,分配到相對應的審批能級的人員,這樣對風控識別的精準度會提高,人員的能效也會提高。
“關于反欺詐風險管理,大家都知道,現在已經是貸前風控工作的核心了。歷年來我們財務公司也是一直通過一些欺詐案例的積累、調查的反饋機制、多維度的資產質量數據監控、全方位的風控策略整合,一直在打造零售業務風險管理體系。”邵蘭華表示,從上線的結果來看,效果確實比以前要好很多,通過一些經驗積累,通過第三方的產品,做成了一個反欺詐的規則集,還有關系網絡。關系網絡,使用智能模糊匹配技術,構建出不同申請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網絡,將不同客戶背后的潛在關聯關系用直觀的“網絡圖”方式加以展示,協助審核人員發掘團伙欺詐風險,如果靠簡單的規則、簡單的人工很難去把控或者發覺。
上汽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風險管理部經理吳曉蓓認為,做反欺詐是兩個極端的結合:技防+人防。技防——我們的模型、反欺詐規則,幫助我們識別一些欺詐可能性比較高的客戶。人防——汽車貸款和其他貸款有一個主要的業務特征,即汽車貸款是有實際場景發生的,一定是在購買汽車的場景當中完成的一個金融貸款的事件。所以,人防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汽車貸款過程中有金融專員、整車廠幫助判斷交易真實性,這是防范欺詐的核心關鍵。所以在反欺詐這方面,對經銷商、渠道的依賴非常重。
同時,上汽通用汽車金融今年嘗試從經銷商級別或品牌級別、渠道級別對客戶做差異化管理,也就是說信貸或反欺詐的差異不光是針對客戶這一個維度,還會看經銷商的維度,經銷商提供服務的能力,品牌的優良、好壞,是多維度衡量客戶的信貸資質。
如何與渠道、代理商建立風險共擔關系
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渠道為王。原來大部分廠商金融都是做自己直營的4S店,現在很多SP也加入到廠商金融里面。同時,原來的4S店,也跟銀行、融資租賃公司合作。顯而易見,渠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眾所周知,匯通信誠租賃有限公司是廣匯汽車全資附屬的融資租賃公司,開始于自店業務,但實際上在2014年,其自店業務和SP業務的占比就各有一半了。
“我們在自店的時候依托廣匯汽車這個龐大的線下網絡,可以做到更多的下沉式管理。我們的各個區域是直接可以管到每家店的金融專員,這可能對于SP業務來講是其所不具備的。”匯通信誠租賃運營副總范興波表示,另外也會通過很多技術手段對SP進行管理,包括對所有的渠道評級,這個評級是動態變化的,包括拒絕率或偽冒率等各方面的指標,也包括后端聯動到逾期率等,發生變化的時候,評級都會變化。幾乎每個月都會調整渠道評級,渠道從ABCDE一級級變動。如果整體表現變好,那么評級會上升。表現不好,評級就會下調。
作為主機廠旗下的汽車金融公司,可能風控相對租賃公司比較簡單一點。東風日產汽車金融有限公司風險部部長張凌冬表示同樣贊同人防+技防,“我們公司有反欺詐模型,但因為現在欺詐手段的變化多端,模型需要頻繁迭代,我們跟一些公司合作,做一些機器學習,充實更多的第三方數據,讓我們模型更智慧。”
同時,東風日產汽車金融還會挑出一些高風險客戶,進行差別化管理。這就涉及到人防,因為對這些客戶進行了一些特別的控制手段,這樣經銷店的滿意度就會降低,這是很糾結的狀態。欺詐非常嚴重的時候必須承擔很大的壓力去控制,一旦形勢好轉了,客戶的呼聲、經銷商的埋怨,也是要考慮的,可能又要重新放開。
從風險部門的角度,如果發現了存在欺詐的經銷商,一般會對其進行不同的風險政策,進行差別化管理。同時,4S店也應有反欺詐的獎勵機制,這相比懲罰的機制更有積極性。前端對經銷商進行獎勵,也是把風險控制前移。銷售顧問想多賣出車,這邊有這么好的工具,一定把最好的客戶帶過來。金融專員也是,把好的客戶遞過去,未來才能多賺點金融手續費或服務費。借此,這個終端的利益就可以綁定,經銷商的利益也可以綁定。
“當然,除了正向激勵以外,還有負向監控。現在我們也觀察到有很多經銷商存在內外勾結的情況,這個經銷商的金融專員本身背后有一些高額欠債,還有一些異常現金貸的借貸,這個情況的發生逼著他做錯事,要還貸。所以在這一塊,同盾也是跟我們一些融資租賃公司要去做到的,對他們終端的人員做監控,我們有一個產品,就是可以對你授權的這些人員定期掃描他本身的情況。所以這一塊也是對于終端風險的防范。”同盾科技汽車金融事業部總經理王澤延介紹道。
如何加強風控管理手段和預警機制
這么多年,GPS也是處在比較粗放的狀態,包括部分金融公司,GPS可能只是在最終的壞賬或逾期之后追車的手段。隨著融資租賃的興起,不管在業務流程還是信息度上面,GPS都比以前有了很大轉變,不僅僅作為貸后追車的手段來實施,現在也成為了風控的手段。
“我們通過車分析出來一些軌跡和他的駕駛行為,如果金融公司愿意跟我們合作的話,我們結合客戶的年齡、職業或者家庭住址等信息,可以做兩件事:第一做風險判斷;另一方面,我們來判斷風險的趨勢,比如后面因為各種原因,還款意愿是好的,但是還款能力出現了問題,或者有新的意外發生,以此來做這個客戶的風險管理。這樣GPS從最開始單純的貸后追車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角色轉變為風險管理和控制的手段。”天易科技KA銷售總監李敬濤介紹道。
在建立預警機制方面,其實不僅僅是科技金融機構的工作,很多汽車金融公司也會建立自己的預警機制。
“關于預警機制,有兩方面值得注意:第一方面,對客戶的預警,從客戶特征,從過去的一些欺詐案例還有同業分享的欺詐經驗,我們對客戶做反欺詐評分,這樣能夠挑出一些高風險客戶,對這些客戶有條件的批復,加一些附加的控制手段,比如加GPS;第二方面,對渠道的預警,如果這個地區、經銷商頻發欺詐或造假率較高,可對這些經銷商采取一定的風險管控政策。”張凌冬補充道。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十至十五年,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中國汽車金融市場將呈現出全新局面,大數據風控和系統自動決策引擎的使用,大大加快了貸款審批速度,消費者立刻就能知曉審批結果;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完善,智能風控、智能營銷和智能客服能將金融風險降到最低,同時提供給消費者最佳的銷售和售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