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特斯拉Model 3,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吉利GE11初顯硬實力
【汽車焦點 新能源】
特斯拉Model 3在中國市場開始正式交付,對于國內車企來說,“狼”真的來了。在中國,有很多車企都把特斯拉當做行業標桿和挑戰對象,無論是比亞迪、上汽還是一眾造車新勢力都放過狠話,也在實際行動上努力追趕。而現在,又一款號稱在品質上對標特斯拉Model 3的車型來了,這就是吉利新能源GE11。

實際上,在2018年末,我就提前接觸過吉利打造的這款全新純電動車型。第一次見到GE11確實有眼前一亮的感覺,不過當時只是感性的驚鴻一瞥,而本周GE11的正式亮相讓我對它的印象更加深刻,雖然這次接觸依然只能靜態賞玩不能動態試駕,但是GE11在設計方面展示的細節已經讓我們對它足夠期待。

說起GE11,首先得說一下吉利新能源這個全新的品牌。在未來吉利汽車集團的體系下,吉利新能源將會獨立,成為與吉利、領克、寶騰和路特斯并列的第5個品牌,吉利的純電動產品不出意外將都會納入吉利新能源旗下。作為吉利新能源這個全新純電品牌的首款全球戰略車型,GE11可以說承載了提升品牌形象的重任。吉利新能源銷售公司總經理鄭狀明確表示,吉利新能源的方向就是“全球品牌,全球車”。

吉利新能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以GE11的車標為例,盡管同樣也是六宮格的盾形車標,但是這款切割鋒利又簡潔立體的“量子銀盾”車標顯然更具科技感和未來感,高冷的銀色也把品牌的格調提升,處處彰顯高級感。GE11在品牌上的這種定位,實際上是在為將來向海外銷售做準備,既然要對標特斯拉,品牌的全球化當然是必須的。

當然,GE11與Model 3的對標,更多體現在產品的設計和品質方面。在設計上,GE11采用了“多維流動生命體”設計理念,在很多設計細節上由于沒有了燃油車固有的一些束縛,因此可以更加自由發揮設計師的想象力,同時還能兼顧優秀的空氣動力學。

在外形設計方面,GE11前臉上半部分封閉,下半部分采用了風感律動呼吸格柵,旁邊是半漣漪狀的導流層。車身側面設計了低風阻的流線型后視鏡、流體曲面隱藏式門把手和18英寸的旋葉動感輪輞,車后方則有“動感勢能拋物線鴨尾”尾部擾流板。這些設計元素不僅僅是考慮美觀,同時也盡最大努力減少風阻,最終的結果是GE11的風阻系數僅為0.2375,這個成績放眼全球也可以說是非常領先的。據說特斯拉Model 3風阻系數也是0.23,在這一點上,GE11做到了旗鼓相當。低風阻意味著低能耗,對于純電動車來說,也意味著長續航,這無疑讓大家對GE11的續航里程有了足夠的信心。

在內飾設計上,GE11同樣選擇了簡約和凸顯科技感的北歐風格。從色彩風格來看,銀色鍍鉻,灰色金屬拉絲,黑色和灰色的面板,灰色的座椅,藍色的氛圍燈,消色系和冷色調構成的內飾色彩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科技和高品位。在傳統的汽車設計中,暖色調的內飾往往代表家庭和溫馨,但是現在流行的風向標顯然已經轉向,年輕人的口味變得更加多元化。太空,科幻,金屬,智能,這些關鍵詞更容易與汽車這種高科技產品結合起來。

GE11的內飾設計整體也非常簡約,實體的物理按鍵主要分布在方向盤上,中控臺上則配以目前流行的懸浮式12.3英寸高清液晶屏幕,盡管屏幕尺寸不是特斯拉那種逆天級別的,但是整體感覺更加協調。此外,中控區域的大部分功能鍵都由機械按鈕改為“觸控式按鍵”,比如中央通道上的E-touch中央超感觸控區、無線充電倉上方的高維懸浮操控中心等,更彰顯出GE11作為新能源車型科技、前衛的特質。

六邊形是GE11大量采用的一種設計元素,在E-touch中央超感觸控區、激光雕刻技術飾板以及屏幕的顯示上多處都可以看到這一元素的體現。

值得一提的一點是GE11的座椅材質,它采用了歐盟認證最嚴苛的Skin-care嬰兒級環保織物內飾(國際環保紡織協會OEKO-TEX Standard 100認證的最高級別)。這也是世界上最權威的、影響最廣的紡織品生態標簽,GE11是國內首個獲得該認證的車型。這種座椅織物面料具有防水、防污、透氣等多重優勢,液體會在面料表面形成滾珠效果。盡管是織物面料,但是其觸感卻非常舒適和獨特,也幾乎沒有異味和有害物質,相信在實際體驗過之后,會有很多人喜歡上這種面料的觸感,從而忘記那些傳統的真皮座椅。

最后,GE11的車頂棚采用了全景天幕的設計,后排乘員可以獲得比一般的天窗更加廣闊的視野,相信這也是一種全新的乘坐體驗,應該會給消費者帶來驚喜。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盡管GE11的內飾在少數細節上還有不完美之處,但是在設計風格上和Model 3相比各有千秋,在制造工藝、品質的細膩程度和觸感等方面并不落特斯拉下風,甚至有很多超前的設計細節和理念。

本次GE11的亮相主要是靜態的欣賞和品鑒,對于動力、續航和駕駛,則是它留給我的一個懸念。GE11計劃將在4月份上市,隨著這個時間節點的臨近,相信這些目前未知的懸念會逐步變得清晰可見。當然,如此高品質和高定位的車型,其價格也不會低,目前官方的說法是補貼后預計售價20萬元左右,我估計低配車型的實際起步價格應該不會低于15萬元。持幣待購的年輕消費者們會如何選擇?他們是否會為這些令人怦然心動的設計和科技元素買單?我們到時候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