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混誰才是年輕人優選?15萬預算就看這幾款!
【汽車焦點 新聞 原創】
大家別看這幾年汽車市場好像都在往高端化發展,推出的新車動輒就是百萬級,但從銷量數據來看,最走量的依然是10-15萬元級市場。畢竟對于大部分年輕用戶來說,這個級別的產品,就能滿足90%的日常使用需求,更別提現在這個售價區間的產品都在卷配置卷價格。
這個時候肯定會有小伙伴提問了,既然10-15萬這個價位區間產品多不勝數,那到底怎么選才對呢?
今天焦哥就來給大家推薦三款銷量出色,且產品力較為全面的產品,純油、純電、混動全面覆蓋,各種出行需求都能輕松carry,一起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吧!
雅閣:優惠給力,合資油車“扛把子”
以前但凡說起要買B級車,那雅閣肯定是那個繞不開的選擇,作為合資B級車市場的老牌選手,雅閣時至今日依然是不少用戶的進階選擇。即便這兩年不少合資車都出現了銷量下滑的情況,但雅閣依然能靠著大幅終端優惠來穩定銷量,如今入門車型價格甚至都下探到13萬,吸引力確實不錯。
這一代雅閣在造型設計上一改以前運動化的姿態,通過大量平直元素組合出濃厚的復古感,相應的車身尺寸也是有所增加。雅閣的內飾沿用了本田家族化的設計布局,貫穿式中控臺搭配懸浮式大屏,還有最新的Honda Connect 4.0,整體擴展表現相當不錯。
雅閣所搭載的地球夢1.5T渦輪增壓發動機是出了名的皮實耐用,加上相對舒適的地盤調校讓雅閣延續了日系車舒適省油的優點。不過在如今用戶比較關注的智駕方面,雅閣只在頂配車型上裝備有最新的Honda SENSING 360+輔助駕駛系統,能夠實現高速路段的駕駛輔助功能,雖然這對于合資車企來說已經算是一個“破天荒”的升級點,不過放到如今國內市場中,雅閣的智駕實力和第一梯隊仍有差距。
小鵬MONA M03:用電更省,純電熱門新秀
說到10-15萬級純電轎車,就不得不提小鵬MONA M03,作為這半年來家用純電市場炙手可熱的新品,小鵬MONA M03憑借不到12萬元的起售價格以及相對齊全的功能配置受到年輕用戶的關注,如今月銷已經穩定過萬。
雖然網絡上有不少關于小鵬MONA M03造型上的爭議,但不可否認,這套設計確實帶來了足夠高的辨識度以及更低的風阻系數。而且在配置方面小鵬MONA M03也是提供有18寸輪圈、全景影像、L2級駕駛輔助、15.6英寸中控大屏、車聯網等智能配置,頂配車型還支持XNGP駕駛輔助系統,能夠實現無圖城市領航功能,延續了小鵬一直以來的高性價比以及科技的形象。
小鵬MONA M03驅動電機的最大功率分別為140千瓦以及160千瓦,純電長里程最長能達到620公里,在有家用充電樁的情況下,一個月的日常通勤成本可能就是一杯咖啡的事情,入門超500公里的續航應對省內跨度的出行場景不會有壓力。不過如果是作為家里唯一一臺車,碰上春節返鄉、國慶假期這種比較極限的擁堵場景,難免會有補能焦慮,所以各位還是得根據自己出行的場景來做出選擇。
零跑C01:可油可電,空間更大更智能
相比上面介紹的兩款產品,定位中大型車的零跑C01多少有點“降維打擊”的意思,畢竟車身尺寸擺在這,5米級車身和2930毫米軸距參數領先了小鵬MONA M03兩個級別。而且不僅具有參數優勢,實際車內空間表現上零跑C01也是絲毫不弱于雅閣這種以家用大空間作為賣點的日系車,更別提還裝備了座椅通風加熱按摩等高端車型上才能見到功能。
造型風格上,零跑C01也是采用了時下流行的極簡設計風格,高封閉度前臉、溜背轎跑姿態、無框車門這些年輕用戶喜愛的元素全部齊聚,不僅尺寸足夠大,顏值也同樣在線。
作為新勢力出品的零跑C01在配置方面自然更懂年輕人的需求,全系標配前雙叉臂、后五連桿、360度全景影像、L2級駕駛輔助系統、14.6寸OLED屏、10.25寸副駕娛樂屏、高通驍龍8155芯片等功能。
就拿雙叉臂前懸為例,以往這種規格的硬件配置只會出現在那些售價30、40萬的豪華品牌車型上,如今10萬出頭的價格就能享受到更高階的駕控體驗,真的很香。
不過如果各位預算相對充足的話,次低配的尊享版車型其實更具質價比,車機芯片升級到高通驍龍8295芯片,運存內存都有提升相應更快,還增加了自動泊車入位、遙控泊車以及上面提到的座椅通風加熱記憶等功能,體驗感直接拉滿。
動力系統方面,零跑C01提供增程、純電雙動力系統可以選擇,而且兩種動力之間的差價只有3000元,自由度更高。其中增程版車型我相信是最多用戶關注的,畢竟增程動力既擁有汽油車的出行便利,跑長途不會有任何的續航焦慮以及排隊充電的煩惱,與此同時又能享受純電動車低成本的優勢,純電續航里程起步就給到216公里,日常只用電就能應付3天的上下班通勤需要,每天不到0.4元的用車成本比日系車更低。
焦哥點評:
其實就和動力系統的差異一樣,喜歡油車那種能隨時補能的安全感,就選雅閣,要低成本出行的同時也有智駕體驗,就選小鵬MONA M03。而零跑C01則是那個怎樣都不會出錯的選項,更舒適的空間表現、足夠高的智能化裝備以及親民的用車成本,相對來說會更加均衡。如果是你,又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