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安全,拒絕自燃,江淮iC5的“蜂窩電池”有多牛?
【汽車焦點 新聞 原創】
每年進入高溫多雨的夏天,汽車自燃的新聞就會隔三差五地在網上“刷屏”,除了大貨車之外,小汽車也成重點關注對象。特別是近幾年新能源車和混動汽車保有量逐漸增多,充電自燃、磕碰電池導致自燃甚至行駛中自燃等情況層出不窮,在銷量提升的同時,三電安全也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必須突破的一個瓶頸。

隨著國內電動車市場的不斷發展,幾乎所有在華汽車制造商都已經或正在布局電動車市場,而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三電部件,直接關乎整車續航、動力、安全等重要性能。今天我們就以江淮iC5為例,看看江淮新能源在安全方面做到了哪些領先。

作為自主品牌首款純電動掀背車型,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已經對江淮iC5有一定的了解,它誕生于江淮全新的432平臺,也是該平臺誕生的首款電動車。值得注意的是,江淮iC5也是江淮大眾合資之后的第一款共線生產車型,并引入了德國VDA質量管理體系來確保產品質量。

作為一款主打年輕用戶群體的全新車型,江淮iC5的動力系統毫不意外地成為了用戶關注的亮點。江淮iC5的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達到了142千瓦,最大扭矩達到了340牛·米;百公里加速時間為7.6秒,但實測加速成績已經接近7秒。

電池方面,江淮iC5提供兩套容量三元鋰電池組,入門版車型電池容量為54.8 kWh,工信部(NEDC標準)純電續航里程450公里;其余3款車型電池容量為64.5 kWh,工信部純電續航里程530公里。

但在行業的眼光看來,江淮iC5的最大亮點在于其創新性的電池技術及結構。
電池對環境溫度要求較高,太冷太熱都會縮短電池壽命,而蜂窩電池采用了蜂巢結構的仿生設計,通過外延包覆的UE技術(Unitized Encapsulation),實現單元化封裝,為每顆電芯筑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獨立空間。那么,蜂窩電池有哪些優異的性能?
一、安全。江淮新能源開發了與全球豪華新能源品牌相似的圓柱型21700電芯,單顆電芯能量易控。當某顆電芯出現熱失控時,蜂巢結構使得失控電芯處于完全隔離狀態,類似于病毒防控的“隔離”原理,不會引發熱擴散,從而避免電池包或整車起火。
二、全天候可用。蜂窩電池模組采用的UE技術,所有電芯360度包覆導熱膠,電芯熱交換面積是方形電池與軟包電池的14倍左右;可使蜂窩電池保持在10-35℃的最佳溫度范圍,類似于蜂巢為蜜蜂始終維持適宜的溫度,利于發揮最佳性能;冬季低溫時電池快速加熱,減少了續航里程縮水,夏季高溫時電池快速冷卻,有效延長了電池壽命。
三、能量更高。電芯尺寸小,模組結構靈活,可以充分利用電池包不規則空間,獲得最大電池包能量,實現了530km的超長續航。

在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業內知名專家指出,當前三元電池的熱失控安全問題,可以從電池系統的熱-機-電設計與控制設計來防止誘發和蔓延。可喜的是,江淮新能源經過十年上萬次模擬熱失控試驗,最終通過蜂窩電池系統技術解決了電池熱失控安全難題。此外,蜂窩電池還通過了-40℃~80℃溫濕度循環、130s火燒、200KN擠壓以及1m水深連續浸泡12h等極端安全驗證,進一步實證了蜂窩電池的安全性能。

作為新能源的資深企業之一,江淮已經掌握純電動汽車關鍵核心技術——電池模組、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及電轉向、電制動、能量回收關鍵技術,特別是電池熱管理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江淮新能源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液冷恒溫技術,快實現快速加熱與冷卻。電池組即使在零下30℃超低溫環境下亦可正常充電、行駛,而50萬公里的電池質保也為用戶提供了安心保證。
除了常說的“三電”以外,江淮新能源還實現國內首家高比能電池包液冷管控技術,同時還突破了四大類的防駕駛沖擊的電驅動技術,并獨創了五星級的安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