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之作 簡評上汽全新名爵6
【汽車焦點 新聞 原創】
【汽車焦點 點評】我曾經在很多場合表達過一個相同的觀點:造一輛車最難的,其實并非外界所認為的裝配工藝和零配件質量,也不在于經銷商網絡和售后渠道的鋪設。而在于動力系統和車體一致性。

而動力系統,可算是一輛車各種部件里調校難度最大的。哪怕是近幾年來各大廠家在發動機賬面數據和變速箱標定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要做到好的表現仍然很難。原因有很多,諸如發動機出力曲線、渦輪介入點、某個轉速點的共振控制、變速箱換擋邏輯等方面。而往往這些細節,才是決定一輛車駕乘體驗最核心的要素。
更不用說對調校功力要求極高的車體一致性了。以上所有這些就像擋在所有廠家面前的兩座大山一樣,跨不過,也打不通。
所以當您看到標題那句“里程碑之作”,可能會問了:什么才叫里程碑?
所謂里程碑

在字面上解釋,里程碑,指的是達到了一個重要的,有承前啟后意義的階段性目標,或是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甚至可以直接影響未來走向的事件或事物。名爵6的里程碑意義,其實就在于其動力系統和車身一致性上的突破。
名爵6相比以往的名爵車型,變化不可謂不巨大。這款車搭載的1.5T發動機,最大功率輸出居然達到了驚人的190匹(名爵6 Trophy版),而且不只是發動機賬面數據牛逼,名爵6實測百公里加速成績,也已經達到了6.6秒的嚇人水準。可以說,這臺自主品牌轎車,已經能在性能上干掉公認“買菜車性能之王”的本田思域了。

名爵6在動力系統上,相比以往的車款有著極大的提升,這種提升意義重大。如果您對這代表什么還沒有什么印象的話,這代名爵6,大致相當于當年在長期被黑人統治的百米跨欄賽場上出現的,那個名叫劉翔的中國人。
為啥這么厲害?
當然了,這車之所以這么厲害,絕不是空穴來風。這一切的根源,其實來源于三個英文字母:SGE。

SGE,是美國通用汽車與中國上汽聯合研發的兩款發動機之一。這兩款發動機在研發初期的定位是:SGE發動機為高功率型號,主打高性能大馬力。另外的一款MGE發動機則主打家用市場,調校偏向省油安靜。

這個聯合研發項目在2013年左右開始進入性能評估階段,而在這個階段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SGE發動機的實際性能表現遠超預期,甚至在油耗表現上也非常出色,甚至壓過了本應該主打低油耗的MGE發動機。上汽方面自然喜出望外,立即著手把SGE發動機裝車。第一款使用SGE發動機的上汽自主品牌車型是名爵銳騰,169匹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

這款發動機同時獲得了美國通用的高度關注,昂科威20T車型上使用的那臺1.5T,就是同一款SGE發動機,而且完全不需要再次調校。無論是最大功率、扭矩,乃至發動機輸出特性上,銳騰和昂科威兩款車,一模一樣。
SGE到底有多厲害?

SGE發動機從此在上汽內部一炮而紅。2017年,雪佛蘭探界者上市,搭載著經過改良的SGE發動機,最大功率180匹。當時我們認為,這180匹可能已經是SGE發動機的極限數據了,畢竟這個輸出數字,已經非常接近本田L2B發動機了。
(PS:本田L2B發動機最初裝配在十代思域上,最大功率177匹,2017年末上市的新CR-V同樣搭載L2B發動機,最大輸出192匹,被認為是L2B的完全形態)

但我們后來得到的消息指出,SGE發動機只要通過掛載通用汽車官方認可的Hirsch動力升級程序(等于是官方認可的刷ECU升級),這臺發動機就能爆發出200匹馬力和300牛米的扭矩。
因此名爵6 Trophy那臺190匹的1.5T SGE發動機,個人猜測有相當幾率被原廠刷入了Hirsch程序,只是因為名爵6 Trophy是一臺需要考慮到長期使用穩定性的家用車,才把動力往下調了些。

當然,如果您有辦法為您的普通版名爵6刷入Hirsch程序的話,穩定200匹300牛,而不用擔心耐久度并不是什么問題,只不過,刷了程序的SGE發動機,每一次保養都必須使用金美孚全合成機油,維護成本會稍高。
關于車身一體性

所謂車身一體性,其實是一個偏主觀的詞。所謂的一體性(或一體感),指的是駕駛車輛時,感官上感覺整臺車是一體的。做到好的一體性,基本上需要在轉向指向性、轉向手感、路感、后輪隨動能力這些方面有較高表現。寶馬車系之所以有著極高的評價,與它極高的一體性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實話說,我們目前并未能對名爵6進行試駕,因此我們并不清楚這代名爵6在車體響應速度上有怎樣的表現。但前面我們提到,如今的上汽已經和通用汽車在很多核心項目上開展了合作,而上汽本身也確實能在通用手里拿到一些技術(當然,最核心的那些肯定拿不到,比如車身輕量化、混動)。
而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名爵6在車身一體性上的表現會相當出色,比肩德系車也許做不到,但超越日韓系合資車甚至一些歐系車,我們認為并沒有太大的問題。
資源才是王道

如今的汽車制造業,早已經不是把最好的零配件安裝上去、請最牛逼的工程師、買最貴的設備就能造出一臺好車的。一輛車的制造有太多的技術壁壘,而時到今日,很多核心技術根本不掌握在中國人手里(很遺憾,但這是現實)。市場終究沒有換來技術,因此想在造車上尋求突破,想彎道超車,手里的資源才是成敗的關鍵。

在這方面,上汽有著天然的優勢。這是名爵和榮威最近兩三年的新車都能取得如此高評價的關鍵。因此資源,真的能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