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豪華品牌銷量榜:二線陣型看頭十足
【汽車焦點 新聞 原創】
【汽車焦點 新聞】眨眼間,2018年第一個月已過去一半,每年到這個時候,編輯都會為大家聊聊豪華車于去年在華的年銷量狀況,今年也不例外。

相信關注汽車行業的車友們在2017年12月份看到不少媒體這樣報道:“奧迪在華連續30年奪得豪華車市場年度銷量冠軍的歷史或將被改寫,因為受“再合資”事件影響,在2017年前11個月,奧迪的銷量只有52.87萬輛,而奔馳在華的累計銷量接近56萬輛,寶馬為54.24萬輛。”也就是說,2017年將要結束時,奔馳在華的銷量與奧迪的差距已經拉開近3.15萬輛,寶馬也要比奧迪多1.37萬輛,而從這三個品牌在2017年的單月銷量來看,奧迪想在12月份趕超奔馳,難度相當大。

然而,奧迪在2017年12月份卻來了個大逆襲,憑借著68948輛的月銷量,使其年銷量達到597866輛,一舉奪得2017年度中國豪華車市場冠軍寶座。而排名第二的是寶馬,年銷量為594388,隨后是奔馳,年銷量為587868輛。
奧迪雖奪冠 但實質上是在原地踏步
2017年,奧迪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為597866輛,同比增長1.1%,全年銷量再創新高。其中,奧迪的國產車型全年銷售545000輛,進口車型全年銷售50288輛,奪得了中國豪華車市場單一品牌銷量冠軍。
雖然奧迪保住了“一哥”的位置,但不難看出,奧迪的年銷量已出現頹勢。要知道,奧迪在2014年的年銷量就達到了57.89萬輛,并創下17.7%增幅。然而,奧迪在此后三年的增幅變化分別為-1.4%、3.6%和1.05%,可以說是在原地踏步。

與奧迪截然相反的是,寶馬和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態勢尤為強勁。在2017年,寶馬和奔馳在中國大陸市場的交付量分別達到594388輛和587868輛,對比2016年分別增長15.1%和25.9%。
二線豪華品牌在迅猛成長
在二線豪華品牌中,凱迪拉克、捷豹路虎、雷克薩斯和沃爾沃是銷量增幅較大的品牌,它們的增幅不僅都超過20%,凱迪拉克更是憑借50.8%的增幅成為二線豪華品牌中銷量冠軍。
2017年,凱迪拉克在華的銷量達到175489輛,同比增長50.8%,其中,XT5豪華SUV、ATS-L運動轎車和全新XTS豪華轎車的表現較為出色。值得一提的是,凱迪拉克在中國市場已經連續22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這也使得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凱迪拉克最大的零售市場。
緊隨其后的是捷豹路虎,去年,捷豹路虎在華的交付量達到146399輛,同比攀升23%。即便此銷量成績比凱迪拉克遜色,但編輯認為捷豹路虎依然是一只高速增長的潛力股。因為捷豹路虎的發動機工廠已經建成,XEL在2017年底也正式上市,這些都為2018年打好了基礎。此外,即將到來的緊湊型SUV E-PACE和新能源車I-PACE,這兩款新車都有望助捷豹路虎獲得更出色的銷量。
依然保持全進口身份的雷克薩斯,在去年以132864輛的成績完美收官,漲幅達22%,對此數據,中大型轎車ES、中型SUV NX和中大型SUV RX三款車型的熱銷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雷克薩斯在2018年盤活了IS、GS和RC等車型,估計在明年會獲得更驚人的銷量成績。
告別了舊時代的沃爾沃,2017年在華的銷量同樣突破了十萬輛,共售出114410輛,增幅達到25.8%。而從沃爾沃的銷量結構來看,沃爾沃在華的銷量成績的主要貢獻者是S90和XC60。同時,這兩款車還幫助沃爾沃在關鍵的細分市場打開了新篇章。據了解,S90在去年的銷量突破3000臺,一掃上一代S90銷量成績低迷不振的陰霾,而XC60也在上一代車型保持3000+水準的前提下完成了換代。
同樣是美系品牌的林肯2017年度累計銷售54124輛,比2016年勁增66%,連續第三年創造年度銷量新高。值得一說的是,林肯Navigator、MKX、MKC、大陸Continental以及MKC都分別創造各自最佳12月份銷量。當然,林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漂亮的成績,其中的原因更多還是此前較小的銷量基數導致。
銷量增幅同樣令人吃驚的是謳歌品牌,其在2017年累計銷售16348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0.8%,在此數據中,謳歌CDX的貢獻相當大,這款車在2017年累計售出15249輛,對比2016年同期增長197.3%,而RDX和MDX分別售出659輛和326輛,同比下跌了59.9%和48.6%。
最后再來看增速較為平緩的東風英菲尼迪,其國產車型在2017年累計售出29134輛,同比增長9%,對此,編輯認為東風英菲尼迪亟需重磅新車來打破這個局面。
編輯點評:雖然奧迪在2017年力挽狂瀾衛冕了冠軍,但整個過程可謂是驚心動魄,而且奔馳和寶馬的銷量成績與奧迪并無多大差距,若奧迪不馬上尋找一個全新的細分市場或者新興市場以求銷量再上一個臺階,編輯認為其“一哥”的位置很難穩住。此外,從二線豪華品牌車型的銷量數據可看出,國內的豪華車市場已不再以BBA為中心,這也意味著國內的豪華車市場逐漸進入了成熟期。至于這些豪華品牌在2018年能否再獲佳績,那就看誰最懂我們國人的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