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年中考”成績出爐,北汽EU系列奪冠是“意外”?
【汽車焦點 新聞 原創】
自去年開始中國車市一直陷入漫長的低迷狀態,在今年各種利好因素的激勵下, 6月終于實現了一定的銷量回暖,而新能源汽車增長更是遠超市場預期。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最新產銷數據:今年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4萬輛和15.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6.3%和80.0%。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3萬輛和12.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8.0%和106.7%!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1.4萬輛和61.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8.5%和49.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9.3萬輛和49.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7.3%和56.6%。
持續熱銷,EU5躋身中國轎車月銷榜前10
在品牌銷量方面,比亞迪依然屬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累計 “銷量王”, 今年上半年的累計銷量排行中,比亞迪有三款車型上榜,元EV累計銷量43180輛、e5累計銷量29871輛、唐DM累計銷量24258輛,分別位列細分車型榜單二、三、四名。其中的比亞迪唐DM,又是今年上半年銷量最高的插電式混動車型。

而在車型銷量方面,北汽新能源才是名副其實的銷量冠軍。北汽EU系列6月以17916輛銷量蟬聯冠軍,同比暴增1113%,并且超越吉利帝豪躋身中國轎車月銷前十榜單,這也是唯一一款入榜的新能源汽車。以EU5為例,其6月銷量16389輛,位列純電動、新能源領域第一;1-6月銷量47439輛,奪得6月份及上半年的純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市場雙料冠軍。

早在2018年,北汽新能源就以總銷量15.8萬輛的成績排名國內新能源車企銷量榜亞軍,實現營業總收入164.38億元,同比增長43.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5億元,同比增長161.21%;而北汽新能源EC系列也以全年銷量9.1萬輛奪得年度細分車型銷量冠軍。而今年上半年北汽EU系列共售出49076輛新車,同比增長1506.9%,將接棒EC系列成為全年銷冠車型。

7月8日,北汽藍谷發布其子公司北汽新能源6月份產銷快報。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6月銷量26072輛,同比增長高達479.8%;上半年累計銷量65159輛,同比增長21.57%;6月份銷量更是占到新能源市場總銷量的17.2%,位列純電動市場第一名,市場表現良好,增速穩定。

眼尖的讀者也許已發現一個怪現象:不同機構發布的銷量數據不盡相同、部分汽車企業產量還不如銷量高。其實在銷量統計方面,有企業產量、經銷商批發量以及交管部上牌量三種數據,但整體差距不會太明顯。而產銷數據方面也存在很多客觀因素影響,以北汽藍谷新能源產量低于銷量的情況為例,由于車企的產量是按照生產資質來統計的,因此,北汽藍谷公告中的產量未包括與北汽股份聯合開發的由北汽股份生產、北汽新能源統一銷售的共平臺中高端車型,例如北汽EU5。
洗牌加速,傳統車企仍是主導力量
提前實施國六與降低新能源補貼有著相同的正面意思,這大大地減少了市場上的粗制濫造燃油/新能源車型,也減少了車企對補貼的依賴。目前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已經從過去“占號”目標,變為了真正的家用需求,面對消費者需求端的改變,“政策導向型”低能產品將率先淘汰。行業洗牌加速,只有具有產品力、在市場能獲得認可的汽車才能留存,繼而促進新能源市場的良性發展。
除北汽新能源、比亞迪汽車外,吉利汽車、江淮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等自主品牌企業也是國內重要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企業。6月,吉利汽車、江淮汽車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均突破9千輛,分別銷售9944輛、9831輛。此外,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在6月銷量也有大幅增加。6月,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分別銷售新能源乘用車8155輛、7262輛,同比增長184%、7.8%。
而近年來聲勢浩大的造車新勢力們也逐漸進入量產交付階段,但遺憾的是,6月小鵬G3銷售2237輛;威馬EX5銷售1902輛;哪吒N01銷售816輛;蔚來旗下的蔚來ES6和蔚來ES8分別銷售658輛、434輛;無論從單一車型看,還是從品牌看,上半年累計銷量前10榜單中,新勢力都無一上榜。
據悉,今年補貼退坡后新能源整車利潤率已降到2%至3%的低水平,想要保持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企業還不能輕易漲價,而原本補貼的這筆費用若是車企自己承擔甚至很可能會出現虧損。這對于融資造車的新興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在6月26日補貼新政正式實施后,北汽新能源宣布旗下EX5、EX3、EU5 R550等車型將持原有價格,僅對EU5 R500版本車型價格進行調整,幅度為3000元。無論從產能、渠道、品牌認可度還是議價能力來看,像北汽新能源、比亞迪、吉利、長安這種傳統車企仍然是國內新能源市場的主導力量。
嗅到機遇,瞄準網約出行市場
中國的網約車市場,從2014年的50億美元/3000萬用戶,短時間就暴漲到2017年的300億美元/21700萬用戶。據波士頓咨詢(BCG)預測,中國的網約車數量將以平均每年增長19%的速度,至2022年底將形成2600萬輛的規模。麥肯錫公司的數據也預測,到2030年,全球出行服務市場規模將超1萬億美元。
根據國務院此前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需達500萬輛,這也意味著在今后1年半的時間里,新能源汽車產銷還要繼續加速提升。
北汽EU系列的銷量在渠道上獲得的巨幅增長,并非完全倚靠自然客戶。新能源汽車全面普及是未來趨勢,但在大范圍進入普通家庭之前,電動出租車和網約車市場才是新能源車企最大的機遇。如果說車企正在尋找新的盈利點,那么網約車市場就是送到嘴邊的肥肉。

早在2015年6月,北汽與滴滴就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創了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與科技服務業兩大板塊的協同創新之路。今年3月,北汽新能源向京桔首批交付10000輛EU5網約版車型,范圍覆蓋杭州、長沙、溫州、寧波、廣州等十個城市,標志著雙方的合作邁向了全新的高度。而在2019年內,還有另外10000輛新車將陸續交付。
可以看出,經過幾年的布局,現在北汽EU系列已經開始在網約車行業發力,除了增加當下銷量之外,此舉對于北汽新能源而言有著更長遠的利益和價值。例如大量的路線數據、路況數據、時間數據、載客數據等對于改善服務模式有著重要參考意義;甚至能以大數據形式,推動自動駕駛早日到來。而領先的技術水平,又將為車企自身帶來更良性的發展前景。
最后
為應對消費升級和補貼滑坡等一系列新挑戰,北汽新能源于2019年打造了一個全新的“3456”產品系統,續航范圍為300-600公里,以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其中,價格超過12萬的三款智能車型—— EU5,EX3,EX5,已成為北汽新能源的絕對銷售力量。
作為國內新能源上市第一股,北汽新能源上市受到了資本的認可。在此背景下,北汽新能源的戰略布局及速度要快于競爭對手,無論是達爾文系統賦能的產品升級,還是布局換電站、加碼網約車公共出行領域這些都是提升北汽新能源綜合實力的必要條件。可見,如今北汽新能源銷量高居,并不是意外。

而在不久的將來,北汽新能源將啟動“衛藍事業計劃3.0”。即至2025年,將實現世界級科技創新中心和世界級新能源汽車企業“兩個世界級”戰略目標,成為國內第一、全球前三的純電動汽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