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宣布首創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更安全的智駕時代即將來臨?
【汽車焦點 車城行情】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發表了這樣的觀點,“在單車智能化的道路上,特斯拉反對安裝激光雷達,它認為攝像頭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大部分車企還是認為激光雷達等硬件是必須的。”言下之意,在追求更安全智駕解決方案的道路上,車企之間的確存在著純視覺派和融合感知派的技術路線之爭。

事實上,用戶在使用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時,系統需要豐富詳實的外界信息,傳感器給到處理平臺的數據越充分,車輛獲得的路面信息就越完整。而當前,以“攝像頭+雷達”為主的融合感知系統,在某些場景下還是存在一定的功能局限性,行業需要探索更好的解決方案。同樣是在此次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埃安向外界釋放了一個重磅信息:其將通過全球首創的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打造全天候的智駕感知方案。

從航天、軍工到民用,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價值日益凸顯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紅外技術的由來跟響尾蛇有關。響尾蛇有一個特異功能,那就是通過它的頰窩可以探測到周圍的熱源,從而精準定位捕捉獵物。而科學家也正是從這個功能中受到啟發,發明了紅外熱成像技術,將自然界中物體產生的紅外輻射轉化為電信號,經處理后形成人眼可識別的視頻圖像。
紅外技術最早應用于高精尖技術云集的航天、軍工領域,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就通過紅外波段,研究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和各種星系的特征。大名鼎鼎的“響尾蛇”紅外制導導彈,正是通過紅外線技術實施制導,精準打擊目標。
在國家地理科考領域,紅外技術的價值也得到了挖掘。紅外相機是研究野生動物的一項先進的技術手段,動物學家通過它能在不打擾野生動物的情況下,捕捉到珍惜野生動物的影像。另外,紅外望遠鏡也是科考人員最常用到的,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能清晰發現隱藏在茂密山林中的各種動物。

在汽車領域,因為紅外技術成本較高,過去往往只是應用在極少數豪華車型上,未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并且也只是駕駛中起到簡單的提醒作用,沒有與智能駕駛融合感知系統相結合。
彌補融合感知系統不足,提升用戶智駕的安全信賴感
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視覺派,認為依靠攝像頭就可以勝任車輛感知功能,但其并沒有辦法做到全天候、全場景的智能駕駛,在某些情況下,仍然會出現對環境的誤判甚至導致事故的發生。而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擁有大光比的優勢,可以精確地還原周邊每一個潛在障礙物的三維信息,從而避免誤判及事故的發生。

在此之前,Uber自動駕駛也發生過引發爭議的事故,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在發生撞擊前5.6秒鐘就檢測到了行人,但將其錯誤識別為汽車,撞擊前5.2秒時又將其歸類為其他物體,此后系統對物體的分類發生了混亂,在“汽車”和“其他”之間搖擺不定,沒有做出正確的預判決策,車輛沒有及時剎車導致事故發生。如果能有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助力,類似的事故本來可以避免。

無論是特斯拉車輛攝像頭對環境的誤判,還是Uber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測試車對障礙物歸類產生的紊亂,都反映了現有智駕感知方案的在場景覆蓋上的不足。其實不僅僅是上述的環境案例,在常見的“黑夜+雨天”駕駛環境中,對向來車的遠光燈會使攝像頭受到眩光的影響,激光雷達也容易受到雨水的影響無法正常工作,毫米波雷達對人體的識別能力又有欠缺。要解決這些問題,打造新的融合感知系統或許才是守護全天候智駕安全的最好解決方案。

由于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具有無需光源探測、探測距離長、可穿透煙霧沙塵、不受強光炫目和光線突變影響、可全天候工作等特點,可以彌補現有融合感知系統的不足,極大地提升智能駕駛的安全性。在當前消費者對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安全信賴感有待提升的現狀下,埃安全球首創將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應用于智能駕駛,相當于給車輛添加了一雙“響尾蛇”眼睛,為行業提升智駕安全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安全智駕成車企比拼焦點,誰能領跑新賽道?
如今,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駕駛也開始進入更復雜的城市場景,更安全的智駕正日益成為車企比拼的焦點,誰能率先實現突破創新,誰就有望搶占技術制高點,領跑新賽道。很顯然,埃安結合視覺+雷達技術所打造的融入了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的ADiGO智駕系統,無疑為全天候智駕感知提供了一個更先進、更安全的解決方案,將極大地提升消費者對于智能純電動車的安全信賴感。

從不同的應用場景來看,埃安全球首創的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可以大幅提升車輛的智駕安全性,為用戶創造價值。
第一是識別生命。紅外利用生命體熱輻射成像,彌補“雷達+攝像頭”依賴形狀識別能力不足,更好地保護行人和小動物。

第二是突破夜障。溫度高于絕對零度(-273.15℃)的物體,紅外均可識別,在完全黑暗的情況下仍能清晰成像,可提升智駕感知能力。

第三是穿透迷霧。紅外波長長于可見光,大氣穿透能力更強,成像不受霧霾、沙塵等惡劣天氣影響,可彌補現有融合感知系統功能失效。

第四是無懼眩光。紅外只接收中長波信息,不接收可見光波段信息,夜晚會車等強弱光交替場景仍能清晰成像,感知功能不會受到影響。

面向未來的智能純電車時代,更安全的智能駕駛已經成為行業的共同追求。只有適應能力更強、看得更遠、反應更快的“眼睛”,才能真正看清自動駕駛的未來。可以預見,率先將紅外線智駕傳感技術融入智駕感知系統的埃安,有望在這條新賽道上形成領跑之勢。